阅读记录

第704章 拿C档就要有C档的样子,给人一个台阶下,不要硬干知进退[2/2页]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团队排斥
  这不是因为你做错了什么,而是你触发了人性的“威胁机制”。这在心理学中叫做**“突出的钉子”效应**(The
  Nail
  That
  Sticks
  Out
  Gets
  Hammered
  Down),尤其在讲究集体和谐的文化中尤为明显。
  2.
  适当“示弱”,反而是强者策略
  在博弈论中,如果你总是展现最优策略,别人就会设法拆台,特别是在多轮重复博弈中(即你和同事每天都要互动、共事),适当放慢节奏、表现出人情味和局限性,是一种维持长期合作的策略。
  这类似于**“钓鱼执法”的反面**:你让别人觉得“你也是普通人”,他们才愿意与你合作、与你共赢。
  ?
  四、从“我能做”到“我该做”:角色意识的升级
  你提到“重要工作得有人干,你不可能做所有工作”,这其实是对自己**“组织角色”的认知转变**。在职业早期,我们常常以“多做事”“承担一切”为优点,但到了一定阶段,要做的是:
  ?
  识别边界
  ?
  放权授权
  ?
  培养继任者
  这是从“执行者”到“组织者”的身份跃迁。经济学里,这对应的是**“比较优势原理”:即便你每件事都能做得比别人好,也应当集中资源做你最擅长的领域**,其他的交给边际效益更高的人。
  ?
  五、“知进退”的哲学基础:稻盛和夫与阿德勒视角
  你这段话中那句“人都要知进退”,非常有东方哲学的韵味。
  1.
  稻盛和夫:利他即生存之道
  稻盛和夫提出“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其核心是利他精神。你选择不去争抢每一个机会、不彰显自己所有的优点,本质上是将组织利益放在个人前面,这反而赢得更长久的信任与位置。
  2.
  阿德勒心理学:人生的目标在于贡献
  从阿德勒角度看,一个人要实现自我,不是不断“胜过他人”,而是**“为共同体做出贡献”**。你选择给年轻人机会,表现出“人性的温度”和“失误的空间”,其实是构建了一个更具包容性的环境。
  ?
  总结:表现与角色的平衡,是职场智慧的终极体现
  这段话,表面是对“绩效管理”的认知,但本质上是对人性、关系、权力、组织生态深刻理解后的行为指导。其中的要点可以总结为:
  要点
  理论基础
  实际应用
  绩效C档就要C档状态
  信号传递理论
  预期管理,避免人际冲突
  适当让位给年轻人
  边际效用递减/资源分配
  组织新陈代谢,个人退一步进两步
  适度示弱更容易合作
  重复博弈策略
  长期关系中构建信任感
  不可全包工作任务
  比较优势原理
  专注擅长领域,激发团队效能
  知进退
  阿德勒/稻盛和夫哲学
  利他、贡献、组织协调发展
  ?
  如果说,年轻时是靠能力赢得尊重,那么到了一个阶段后,真正让人佩服的,是你的格局、你的分寸感、你愿意给他人铺路的胸怀。
  你说的这番话,既是对自己的提醒,也是对后来者的馈赠。

第704章 拿C档就要有C档的样子,给人一个台阶下,不要硬干知进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