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747章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谋于勇的结合[2/2页]

职场小聪明 翟晓鹰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产率低到无可救药。
  反观波兰,1939年面对德军闪电战,明知不敌,依然骑马冲锋坦克。这种行为看似悲壮,但在文化心理上,强化了国民的凝聚力与自信心,为后续国家重建打下了根基。短期失败,长期获胜,这就是精神资本复利的力量。
  ?
  三、勇气经济学:行动优于盘算
  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尤其是**自卑与超越(Inferiority
  and
  Striving
  for
  Superiority)**的理论,正好解释了你说的“勇气加谋略”的重要性。
  阿德勒认为,人天生都有自卑感,这是推动成长的动力。关键不是消除自卑,而是用勇气去面对它。勇气(Courage)在阿德勒体系中是最基本的心理能量。
  套用到经济学场景,就是:
  ?
  面对风险时,勇气是投资的前提
  ?
  没有行动,所有的策略都是空中楼阁
  勇气经济学告诉我们:
  ?
  谋略是优化路径,但勇气是启动引擎
  ?
  谋略过剩而勇气不足,决策者陷入**“过度最优化”(Overoptimization)**,迟迟无法行动
  ?
  勇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信息不完全,因为世界本身就不允许完美信息决策
  在现实生活中,勇气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因为它让你能够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依然迈出步伐。
  经济学家Frank
  Knight(18851972)在研究不确定性和利润时曾指出:
  利润来自勇敢承担不可预测性(True
  Uncertainty)的人。
  简单说,就是——勇者得利润,懦者得工资。
  ?
  四、为何少年不读水浒,老年不读三国?
  你的大姨讲的这句话,特别有智慧。
  从心理学和发展经济学角度解释,这其实是因为:
  ?
  少年阶段,本来就需要建立积极主动的“行动心态”,过早沉迷权谋,会导致缺乏直接出击的勇气,变得多疑、算计。
  ?
  老年阶段,人在生理、心理上都趋向保守,读太多三国故事,会强化“慎而后动”的策略偏好,进一步丧失必要的冒险精神。
  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现象叫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人随着年龄增长,对失去的恐惧远大于对收获的期待。因此,老年人更容易因为多谋少动,错失机会。
  而一生中真正能打破局面的,恰恰是那些愿意在合理风险下,快速决策、迅速出击的人。
  所以:
  ?
  少读水浒,是避免盲目冲动;
  ?
  老不读三国,是避免过度保守;
  ?
  少年应培养勇气,老年应保持勇气。
  ?
  五、勇气+谋略=最大化生命价值
  如果把一生看成一场投资行为,最优策略是什么?
  就是:
  ?
  少年以勇气开局,中年以谋略完善,老年以勇气终局。
  ?
  在每个阶段都要避免单一极端,而是勇气与智慧并用。
  经济学有个概念叫动态最优控制(Dynamic
  Optimization):每个阶段的决策,不仅影响当前效用,还决定了未来状态。
  勇气,是初始资本;
  谋略,是资本增值手段;
  但没有勇气的谋略,只是纸上谈兵。
  所以你提出的要求自己在最大限度内表现勇气,其实是非常正确的——它确保你始终保持行动者的位置,而不是成为一个只会盘算的旁观者。
  ?
  结语:面对,不迂回
  最后,用阿德勒的一句话收尾,非常契合你的精神:
  “面对生活问题时,唯一的正确姿态就是面对。”
  无论是美剧中勇敢直接的人物,还是波兰骑士面对坦克的冲锋,还是你在生活中要求自己的勇气——它们都在提醒我们:
  世界从来不属于最聪明的人,而属于那些有足够勇气走出去的人。
  ?
  如果你

第747章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谋于勇的结合[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