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老六,三哥炖了一直马奇鼠,可香了,你快去尝尝,我给你看会儿”这时一个天仙境护卫对着还在站岗的天仙级护卫说道。
      可是这人口中的老六却并没有理他,依然一动不动的看着前方。
      刚赶来的护卫还没有意识到不妙,长时间的安逸早已让他们丧失了危机意识。
      这护卫将手搭在老六的肩膀上向后一拉,口中还说到“老六,四哥跟你说话呢”
      可是老六却依然没有回话,而是直接直挺挺的倒了下去。
      老四见状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六倒下的身影惊恐的叫了起来。
      可是他的叫声突然戛然而止,只见一只利爪穿透了他的胸膛,而爪子的主人正是鲲鹏。
      听到老四的叫声,那位依然在房间里的老三也意识到了不对,当即就拿着法器走了出来。
      可是刚一出门,还没来得及说话,便被一口巨钟罩下,然后一只手拍在了巨钟之上,里面名为老三的天仙当即被震的魂飞魄散。
      随后一道身影出现在巨钟的旁边,看了只有躯壳的老三一眼,就收起了巨钟,而出现的人正是太一。
      随着太一斩杀了老三,这座矿场的天仙级护卫便全部被清除了。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将这里恢复正常,然后尽量拖延时间,好让他们尽快提升自己的境界。
      本来众多矿工在看到守卫尽皆被干掉,以为自己就要恢复自由了,可是突然出现几十位天仙将他们拦下,让他们继续挖矿。
      这让本来看到希望的矿工们顿时心死如灰,可即使是这样,他们也不敢反抗,几十位天仙,就他们这些最高才是仙人境的矿工怎么能反抗得了。
      很快这座无名矿场就再次恢复了秩序,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凌霄宗都没有发现异常,毕竟帝俊他们一到期限就将应交的矿石交给前来收取矿石的使者。
      虽然使者没有见到原来的三人,但都被帝俊他们糊弄过去了,虽然每一次都糊弄的十分艰难,但是使者一年才到一次矿场,帝俊等人这一拖就是三年。
      等到第四年的时候,这次来的人不是与看守矿场不熟悉的人了,而是三人的兄弟,这位排行老五。
      这位使者根本就不打招呼就直接进了矿厂,进来就直接喊“三哥,四哥,老六,老五来看你们了。”
      听到这个声音,帝俊等人就意识到坏了,这次怕是糊弄不过去了。
      可是已经过了三年,这次即使暴露了他们也不怕,他们现在已经有数百人晋升到了玄仙的境界。
      别说是一个小小的凌霄宗,就是整个天元域,帝俊他们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来。
      当即众人就将老五也给拿下了,虽然自己一行人几乎灭了人家四兄弟,可能人家从此也就断后,不过这显然不在帝俊等人的考虑之列。
      接下来,帝俊等人就开始散出去,悄悄地控制天元域的各大势力,凌霄宗也不例外。
      一时间,整个天元域各大势力突然多了许多强者投靠,而且都是强者。
      在三千红尘客的操作下,天元域很快就落入了他们的掌控之中,可是这些势力的中下层还没有意识到他们的高层已经被人掌控了。
      这边李玄也很快得到了消息,知道帝俊那边已经控制他们所在的星域,虽然只是一个玄仙级的星域,但是也能暂时作为仙朝的落脚之处了。
      不过虽然帝俊他们控制了天元域,李玄却不敢轻易过去,因为他现在才是仙人级天道,而仅仅是帝俊等人控制的天元域的天道便最低也是玄仙级,完全不是李玄可以吞噬的。
      李玄接下来将大量的强者派往天元域,其中就包括金翅大鹏一族等众多种族。
      当这些种族得知自己竟然可以前往大诸天的时候,顿时兴奋的难以自制,虽然他们现在在小须弥诸天也可以晋升到仙人境,也可以不死不灭。
      但是人的贪欲总是无穷的,当他们抵达仙人境之后,又何尝不想要突破到更高的境界。
      可是相较于他们的欣喜,李玄的心中却是十分的惆怅,要知道现在帝俊他们都已经晋升到玄仙了,而李玄的天道等级却还是人仙。
      这让李玄不得不把目光放在其他的小诸天上,可是现在他也没有别的小诸天的空间坐标,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帝俊等人的境界一路飙升,而他只能在这里原地踏步。
      不过还好他们是系统召唤过来的,不会背叛自己,否则的话,即使李玄有天虚大诸天的星图,恐怕也不会让他们去。
      (正在修改,还没写完: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洛阳人。先长孙无忌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内兄,文德顺圣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非常好学,“该博文史”。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太原。无忌进见,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
      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是李世民夺得皇位最坚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故而为“凌烟阁功臣第一”。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
      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在李世民晚期,原本储君乃长子李承乾,后李承乾因荒淫无道,被削去储君之位,当时,李世民举棋不定,较喜爱另一子魏王李泰,但长孙无忌推荐九子晋王李治(即后来唐高宗),协助他成为储君。
      唐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由于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以及武后趁高宗体弱擅权,与武氏结怨。后遭武氏宠臣许敬宗以谋反罪名诬陷,全宗族或杀或流放,长孙无忌本人削爵、遭流放至黔州(今重庆市武隆县),不久被迫自缢身亡,有诗三首存世。太宗评语: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长孙无忌的先祖,出自北魏皇族拓跋氏,因有殊功,改姓长孙氏。长孙氏是北魏以来的士族高门,属于军事贵族。
      河间王李孝恭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李孝恭(591年—640年)唐初大将,高祖从侄,祖父是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个儿子(李世民的祖父李?m是李虎第三子)李渊自太原起兵,负责经略巴蜀。武德四年(621年)任夔州总管,大造战舰,练习水军,得李靖之助,灭萧铣,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任行军元帅,率李靖等诸将,镇压辅公?,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拜扬州大都督。籍没妻、子。其后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贞观初任礼部尚书,改封河间郡王。玄武门之变保持中立。遂不得李世民宠信,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640年),暴病身亡。
      莱国公杜如晦
      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国公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其祖父杜果官至隋朝工部尚书,其父杜咤为隋朝昌州长史。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对杜如晦非常忌讳,他对齐王李元吉说:“秦王府中可惮之人,惟杜如晦与房玄龄耳。”被外调出秦王府。玄武门之变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四年病重而死,年仅四十六。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时称“房谋杜断”中的“杜”就是指杜如晦。
      郑国公魏征
   

第260章 终出小诸天坐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