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江枝心里感叹,八文一斤不低,其实比有繁重农活的庄稼收益好。
      在明代以前,桐油的产量一直非常稀少,产地也只集中在西南等地区,规模化种植更是没影。
      还是朱元璋强行将种桐树和棉花写入法律规定中才在各地种植。
      最后,“种桐树得桐油”这事儿,成了明清六百年里,中国一项常见的传统手工业,也成了中国飘摇外贸出口的一张王牌。
      1937年以前,中国就是世界上唯一的桐油生产国。
      因为桐油防腐为西方机器的必需品,而桐油来自哪里?中国!
      可是桐子虽然贵,现在山里野生桐树不多,能捡的数量也有限不成规模。
      对能填饱肚子的粮食来说,老百姓更喜欢将心思放在田地里。
      所以一年捡十几斤,只能卖几十文钱的桐子成可有可无的小事。
      江枝想到来问桐油,也是因为这段时间里山上的油桐成熟了。
      对油桐子,江枝很有话说。
      五月时油桐花非常漂亮,又叫五月雪。
      夏天时桐果还是青色时,摘下来就会流出乳白色浆汁,可以粘纸扇。
      若是不小心弄在手上脸上就惨了,乳白浆汁干后就是硬邦邦的黑色。
      当那些圆圆的果皮由绿色变成淡褐色,并逐渐开始自然脱落时,就到可以陆续采收的时候。
      只需要将这些果实带回去背阴处堆放,等到外面青皮腐烂脱落,捡出里面的桐子晒干敲去外壳就可以卖钱。
      之前山上人手有限,入秋时没有摘,现在桐子已经落在地上,只需要捡桐子敲桐仁,倒是省了沤烂这一步骤。
      现在进城就是问一下各种物品价格。
      江枝跟向德金和吴洪茂二人很快就转完几条主街,银楼,布庄、饭店、茶铺、酒坊、铁匠铺,瓷器、陶器、杂货铺。
      该买的东西很多,但江枝只挑最需要的。
      先挑了两套土陶碗,山上的粮越来越多,就是碗越来越少,缺口碗也不敢丢,小满爷甚至准备挖木碗用。
      然后又在书肆里花了五十文买了一本二手《千字文》和几张别人丢下的手稿字帖,这些都是不贵的。
      向德金他们好奇江婶子怎么会买书,江枝说要学着认药名,要不然以后记账都写不好,让两人肃然起敬。
      然后就是杂货铺,等重新回到胭脂铺外,向德金和吴洪茂已经两手不空。
      徐二瑞和小满也已经在街边等着了,看见江枝他们过来,两人忙帮忙接过一些东西。
      “娘,你这是买了些什么?”徐二瑞对大大小小的小纸包很感兴趣。
      江枝把纸包放好:“只是些碱面,白矾还有酒曲。”
      让大家最意外的还是那一叠粗细不同的各种筛箩。
      这是江枝最满意的收获,从医棚得到盘戥子,现在又有这些箩筛,以后终于可以加工各种药粉了。
      该买的已经差不多,江枝再挑了几包果脯点心,这才让向德金从客栈取来骡马,几人回转徐家村。
      把骡马还给早一步回来,心情愉悦的张军头,再跟许东交流一下药行价格,江枝就准备上山回家。
      徐二瑞和小满也要走,医棚的炕已经被其他人做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只是抹平补泥的事,不用两人在这里耗时间。
      让江枝意外的是,才一天时间,聚集在村外的流民至少走了一半。
      剩下的人脸上已经没有太多惶恐凄苦,多是在收拾东西,做离开的准备。
     

第 117章 油桐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