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扶住郑太后的是女官曾姑姑。
她跟在郑太后身边多年,还曾跟着一块去了皇觉寺修行,对郑太后的一言一行都了然于胸,有时候都不用郑太后开口,只消一个眼神,她就能领悟郑太后的意图。
可这次扶住郑太后的她,只觉得郑太后的身子越来越沉地压在了自己身上,心中便升起不好的预感,并担忧地唤了一声:“太后娘娘?!”
郑太后言语不清地咕噜了一声,就继续往下沉。
曾姑姑不敢大意,忙道:“张院判,您快来瞧一瞧太后娘娘!”
原本围在承佑帝身边的众人这才发现郑太后的异样,张院判更是三步并作两步走了过去。
这几年一直由他负责郑太后的医案,郑太后的身体状况他是最清楚不过。
如今郑太后六十有二,之前在皇觉寺出家时曾大病过一场,因而亏空了身子。当太后的这几年,一直在服用他调配的养荣丸,这才养得白白胖胖气色很好的样子,可底子到底还是虚。
他只不过看了眼郑太后的脸色,心中就暗道了声糟糕,这十有八九是中风!
张院判的心里就有了计较。
自之前大病过一场后,郑太后多少都有点讳疾忌医,倘若自己告诉她这是中风,他怕自己反遭迁怒。
于是他略微转身,瞧向了清秋道人,浅笑道:“李真人妙手回春,不如也帮太后娘娘把脉吧!”
清秋道人平日里只是懒得与人应酬,但并不是蠢。
之前这张院判看向她的眼神还带着敌意,不可能这会子突然向她示好。
而且看着郑太后的模样,她多少也明白了张院判的意图。
因此她就站在原地,连脚步都没有挪动一下:“张院判说笑了,太后娘娘的医案我并不相熟,还是请张院判亲自问诊吧!”
“我记得在西山行宫时,李真人在不知皇上历年医案的情况下都敢给皇上用药,怎么这一次却不敢了呢?”张院判见一计不成,就另生一计。
清秋道人只觉得好笑。
她没想到身为太医院院判的他行事竟如此低劣,也难怪整个太医院都被他带得畏畏缩缩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虽说医者仁心,但帮太后娘娘瞧病,并不是她份内的事,特别是太后娘娘对她还带着一股莫名的敌意,就更让清秋道人不敢轻易出手。
“不了,还是请张院判为太后娘娘诊治吧!我瞧着娘娘的情形,再耽误下去,怕有些不好。”她就提醒着张院判。
果然,此话一出口,莫说是张院判,就连郑太后身边的曾姑姑都变了脸色。
她冷了脸看向张院判:“院判大人,太后娘娘这会子身体不适,身为院判的您不给娘娘诊脉,却在那推三阻四的是为何?您若是觉得自己不行,不如早日将这院判之职让出来,让能者居之。”
这话说得就很不给情面了。
虽然这曾姑姑只是郑太后身边的一名女官,可平日里说话也很有分量,和福公公一样,是宫内不可得罪之人。
张院判就抹了一把额头上并不存在的汗,就上前小声同她道:
第264章 十有八九是中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