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她的利润也只是平平。
但这套设备若能在睦州投产,迟早也能风靡全国,到时候源源不断的新单再加设备更新,那才是她真正盈利的阶段。
商讨到这个份上,这份奏报究竟该怎么写,杨谦司马心中才算有了底。他再一次佩服起林东家的绝妙点子,一环紧扣一环。
看来只有尽快投产铜山,他才有底气在睦州推行这套计划。
但这都是后话,当务之急,他们要将镇上空置的粮仓都收拾出来,再向各大医馆征用得力的医务人员。陪同用餐的钱三叔刚刚领了疏通漕浚的差事,钱二叔表示自己也能出一份力。
“草民粗通医理,能帮着打打下手。”
杨司马一听钱进门会把脉会开药方就惊喜:“这岂止是打下手,钱二先生完全可以当主治大夫,我派一间灾民所让你主持。”
钱二叔有管理概念,林桑相信他游刃有余,此外她还推崇镇上的王神医。
小车连连点头:“帮扶百姓的事,师父他老人家一定愿意出力。”有王神医参与就太好了,他熟读那本《悬壶济世》,可以结合后世的经验,立即开出针对不同疫情的药方。
这个时代伤寒或是流感就能要人命,这几种传染病都在后世找到了对症的救治方式。再结合病人的体质和症状,林桑相信没有人能比王神医做得更好。
唯一的问题就是王神医缺人手。王家人才凋敝,不知道当年曾发生了什么,让神医这样孑然一身,还曾经灰心丧气过很长一段时间。
小车拉拉林桑衣角,在她耳边轻声告密。
“伯娘,昨天那个王宽又来了,还是一进门就磕头谢恩,我看他的样子想说什么又不敢提,师父的样子也有些奇怪。”
小车是很敏感的孩子,这也是医生的素养,望闻问切,观察力是基本功。他觉得王宽一家一定不是第一次见师父,师父显然也认得他们,但一定不是愉快的回忆,因为双方显然都不想提。
王宽父母对王神医师徒感恩戴德,却对王神医避而不见。王宽来过医馆几次,表情又是感激又是愧疚。
林桑有了几分猜测,但她提醒小车:“这是你师父不愿提的隐私,除非他自愿说。你只要尽好自己的孝心,别的不要多问。”
就像家里的狠人老太,林桑越来越觉得这是有故事的老太太。
这几日天暖了,她换上林桑给她新制的衣裳,越发显得气度不凡,林桑觉得她胸襟格局也远超一般妇人。
林桑越来越好奇,却依然克制着不问。可能就是这点,狠人老太愿意长时间留在钱家,因为这样的氛围让她觉得舒心。
一顿饭毕,睦州的父母官汤饱饭足,满意地咂嘴告辞。他们带走几大车红薯,还带着一肚子计划回去衙署各自展开手头工作。
而林桑这个做娘的终于觉得今天的惩罚火力差不多了。
她喊家里那群小可怜来餐厅吃饭,不是官爷们吃剩的残羹,而是一桌新菜。
“烤鹅、烤乳猪,还有蛇羹也在……”小中惊得差点瞪掉大眼睛。他今天饿的前胸贴后背,同时脑子也越饿越清明。
他拉着林桑的手认错:“娘,我错了,我再也不抓蛇了。”
林桑将脸一板:“只是
第173章 土豪想花钱却花不出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