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8章 与时俱进[1/2页]

汉道天下 庄不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杨修怏怏地出了门,和蔡琰迎面相遇。
      “怎么了?”蔡琰放慢脚步,低声问道。
      听了杨修新作的诗后,天子的情绪很不错,不仅和杨修说了半天话,还留杨修一起晚膳。
      杨修怎么这副表情,是因为晚餐太简单吗?
      杨修摊摊手,一脸无奈,拱拱手,转身走了。
      蔡琰心中疑惑,却不好多问。
      杨修就这脾气,最近已经沉稳不少了,只是离真正的大臣还有很远的距离。
      进了中庭,刘协正在院中散步,看到蔡琰抱着一卷书进来,一边示意她放在案上,一边说道:“今天要读什么书?”
      “《太史公书》的《儒林列传》。”
      刘协心中一动。
      昨天读的是《东观汉记》的《党锢列传》,今天读《太史公书》的《儒林列传》,蔡琰这是有计划的让他了解儒家在本朝的历史啊。
      “看来以后要给你配几个侍卫才行。”
      蔡琰莞尔一笑。“多谢陛下,臣受之有愧。儒门思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臣不过是际遇好,站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上而已。”
      “儒门思变?”刘协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
      “陛下不会以为如今的儒门还是孔孟时的儒门吧?”
      刘协愣了片刻,哑然失笑。
      说起来也是,诸子百家,最善变的就是儒家。
      诸子号称百家,但影响力大的无非儒墨道法以及阴阳、神仙几类。
      墨家到汉代就式微了。
      道家研究的人也很少,又固守黄老,汉武帝以后就基本没什么革新。
      法家则一直没能形成系统的学问。
      秦亡以后,法家就沦为操作层面的技术,不再称为一门学问。即使是以律学传家,比如扶风杜氏、颍川郭氏,也是研究具体的律令,很少研究《商君书》这样的法家经典。
      真正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就是儒家。
      这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事实就是如此。
      至少在汉唐时,儒家还是紧跟时代的。
      只是路越走越偏,经常自己绊倒自己。
      但儒家每次被绊倒,总能再爬起来。从汉唐经学,到宋明理学,最后还衍生出心学、朴学这种严重对立,互相看不起的新学。
      到了二十一世纪,还有人推崇新儒书。
      与时俱进,非儒家莫属。
      “昨天的《党锢列传》是原本吗?”
      蔡琰低下了头。“是否为原本,臣不敢说。这是臣从兰台收藏的典籍中找到的。后面是臣所附的跋语,大多是臣当年随先父流落江湖时的见闻。一并记上,供后世评说。”
      “原来如此。”刘协点点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非大智大勇者不敢为。”
      蔡琰有些慌乱地连连摇手。“陛下谬赞,臣不敢当,不敢当。”
      刘协笑而不语,出了一会儿神,叹息道:“勇者怯,无知者无畏。”
      ——
      杨修回到军营,见杨彪坐在帐中独饮,不禁一怔。
      杨彪被罢免了太尉,却还是九卿之一的大鸿胪,此刻应该住在大鸿胪寺的官署时才对,怎么会到他这儿来。
      安邑逼仄,他没有自己的住处,

第228章 与时俱进[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