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毕竟,叛军的到来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和压迫。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时机成熟,必然会有不少人揭竿而起,组成义军反抗叛军。
如此一来,叛军的后方就会变得极不稳定,他们将面临腹背受敌的困境。
其次,李光弼对王忠嗣和高仙芝等名将的军事才能和作战风格也了如指掌。
他知道,一个月之后,吐蕃人和契丹人恐怕就难以再牵制住这两位名将。
以他们的手段和实力,一旦摆脱了吐蕃人和契丹人的纠缠,肯定会迅速带兵从叛军的后方对其老巢发起猛烈进攻。
到那时,叛军恐怕连造反的机会都没有,更别提能存活多久了。
因此,李光弼坚信,只要能在洛阳城坚守一个月,叛军的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
而这一个月的时间,对于洛阳城中的守军来说,虽然充满了艰难和挑战,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实现。
只要他们能够团结一心,顽强抵抗,充分利用洛阳城的地理优势和防御设施,就一定能够守住这座城市,迎来最终的胜利。
然而,李光弼怎么也想不到,北城门竟然如此不堪一击,就像纸糊的一样,轻易地被敌人从内破开了。
这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仿佛这一切都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一场离奇的噩梦。
就在北城门被攻破的一刹那,城头上的守军们完全惊呆了,他们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此时,城内的守军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
除了一部分被李光弼聚拢在一起的守城官兵还能勉强保持一定的秩序外,其他的守军已经完全失去了指挥,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
他们惊慌失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
此时的城池里,到处都是厮杀声、惨叫声和咆哮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恐怖的嘈杂声浪。
鲜血染红了街道,尸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整个城市都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
而叛军攻进城来的人马却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进来。
他们士气高昂,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城中的许多重要据点。
有些叛军如凶猛的野兽一般,从北门冲杀进来,气势汹汹,锐不可当;还有一些则趁着守军放弃城头的时机,如饿虎扑食般直接攻上城头,然后如蝗虫过境般从城头上杀入城内,让人防不胜防。
就在这个生死攸关的时刻,整个城市中,唯有李光弼所统率的那一万余名忠心耿耿的嫡系将士,才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奋起抵抗。
然而,李光弼强行征召的那八万大军的状况却令人堪忧。
这八万大军中,一部分人眼见局势不利,惊恐万分,匆忙间脱去身上的军甲,乔装成普通百姓,藏匿在城中的各个角落,希望能逃过一劫。
另一部分人则完全失去了理智,惊慌失措地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窜,根本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也不知道如何应对眼前的危机。
更有一些人,在混乱中彻底癫狂,趁着局势失控之机,肆意妄为,四处作乱。
他们不仅疯狂地抢夺财物,还成群结队地闯入一些大户人家,对那些娇柔的大族闺秀、侍妾、千金小姐,甚至是丫鬟侍女们进行强行欺凌,手段极其残忍。
而李光弼的那一万多嫡系人马,在冲下城头之后,同样遭遇了巨大的困境。
除了被李光弼收拢聚集起来的三千多人之外,其余的人就像被狂风卷起的树叶一般,在混乱的人群、叛军以及街道和房屋等障碍物的冲击下,被分割成了一块又一块。
这些人彼此之间失去了联系,就如同被剪断了线的风筝,在这混乱的战场上四处飘荡。
紧接着,他们又遭到了数倍于己的叛军的猛烈围攻。
这些叛军如饿狼一般,将他们紧紧地包围起来,让他们无处可逃。
原本就已经军心大乱的他们,在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时,士气更是近乎降到了冰点。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这些士兵们显然难以再坚持多久。
果然,没过多久,敌人的攻击就像决堤的洪水一般,瞬间将他们淹没。
在敌人的凶猛攻势下,他们根本没有多少还手之力,很快就被杀死了将近一半。
而剩下的人,在目睹了同伴的惨状后,更是彻底失去了斗志,纷纷溃败。
那些跑不掉的士兵,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毫不犹豫地跪地投降。
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的死亡。
……
……
南城门外同样有叛军驻守,这无疑给李光弼等人的逃亡之路增加了巨大的阻碍。
但李光弼并没有丝毫犹豫,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带领着这三千多名士兵逃出城去。
他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南城门,然后毅然决然地率领着士兵们,径直朝着南城门狂奔而去。
李光弼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不能成功冲出城门,那么等待他和他的三千多人马的只有死路一条。
第581章 李光弼的奢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