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爆发并未打乱“完美新娘”计划的步伐。到1940年,仅在柏林,便有9所“新娘学校”开课,在图宾根和奥尔登堡也有分支机构。这时的“新娘学校”已不再只接纳党卫军成员的女友或未婚妻,只要是符合“种族优越论”的德国女性,均可报名参加培训。
加拿大圣托马斯大学的历史系主任茱莉亚·托瑞,对纳粹统治时期德国女性的地位有深入研究。她认为,“完美新娘”并非纳粹首创,“他们只是把1917年产生于斯图加特的一个概念拿过来”。彼时,一战已近尾声,德国百姓苦不堪言,儿童营养不良,婴儿死亡率飙升,女人们却不得不整日在工厂里劳作,挣取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为了改善局面,旨在培训女性更高效地打理家务的“母亲学校”在德国应运而生。到了二战前夜,纳粹党将这个创意重新包装,欲通过它控制女性的思想,使其更好地为自身的野心服务。
是牺牲品,也是加害者
1941年苏德战争打响后,越来越多的德国男性走上战场,劳动力紧缺问题随之凸显。主张“女性的基本功能是为帝国养育后代”的希特勒只得向现实低头,允许更多女性走进工厂。即便如此,“新娘学校”也没有立即被一刀切地关闭,虽然规模有所缩水,史学家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学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诸如操纵机床和炼钢炉的课程被补充进来。最后一所“新娘学校”直到1944年5月才关闭。此时,距纳粹政权垮台仅一年时间。
对于发起者之一希姆莱而言,“新娘学校”的偃旗息鼓,也让他少了一项消遣——不时有人看到,此君鬼鬼祟祟地站在天鹅岛上的灌木丛间,窥伺“新娘学校”的学员跳舞。
至于肖尔茨克
上章延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