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3章 只盼临终前,再览山河[1/2页]

典藏华夏:对话古今 莫逗霸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周明远面色陡然一变。
      “这是……杜拾遗?”
      与李白不同,杜甫在当世评价还是颇高的。
      毕竟他的诗有着诗史之称,保存也相对完整。
      即便作为满族代表的吴文教授,对于杜甫的评价也极高。
      “哼!这还差不多!”
      “杜工部的诗,的确可以代表大唐。”
      “不过,他见证了盛唐往中唐的转折,难免有些悲戚。”
      这时。
      画面由朦胧逐渐转为清晰。
      狂风渐止,乌云散去,露出明月娇容。
      随着林秋走近茅屋,杜甫的声音清晰可闻。
      “哎……”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如我这般,天下数不胜数。”
      “何时方能天明!”
      林秋走近,尚未出声。
      便听见杜甫再次开口。
      “远来即是客,若不嫌,席地而叙否?”
      林秋毫不避讳,原地坐下。
      “久仰诗之圣者,今日得见,气血上涌,不能自已。”
      相比较初见李白之时,此刻林秋的内心相对平静一些。
      李白给人的感觉,就如同偶像一般遥不可及。
      而杜甫却仿若邻家长辈,让人心安。
      “后世这般称呼,实在谬赞。”
      “甫一生,郁郁不得,何德何能?”
      “还是称呼一声老杜罢!”
      杜甫舀了一壶水,又拿过两个略有些残破的碗。
      “如今家徒四壁,便以水代酒,如何?”
      看着杜甫略显无奈的表情,众人心中百感交集。
      “这就是诗圣的晚年吗?”
      “学习课文的时候只知道杜甫心怀天下,没想到竟是这般!”
      “就是!那时候不觉得什么,现在看来,自身境遇如此差的情况下,还能想着他人,实在太让人敬佩了!”
      ……
      林秋接过水碗,颇为意外。
      “诗圣何以见得,在下来自后世?”
      杜甫将身前的碗斟满,高举于顶,仿若在邀请明月一般。
      “挚友曾言,与后世同赏月。”
      “甫本有所疑,今日得见,心中笃定矣!”
      “白,从不欺我也!”
      此话一出,就连周明远也不禁点了点头。
      “这剧情设计不错。”
      “刚刚与李白月下会面的时间,应当是天宝三载。”
      “同年李白与杜甫相识。”
      “以李白的性格,加上与杜甫忘年之交的感情,的确有可能告知杜甫!”
      在周明远身边,吴文教授发出一声冷哼,之后再没有下文。
      虽然明面不肯承认,但他心中对于周明远的说法也颇为认同。
      不过,画面中的林秋却是大骇。
      别人以为这是通过特效做出来的画面。
      他却清楚的知道,这就是历史!
      而现在,他就是站在上元二年的土地之上!
      难道,林秋所做的一切,的确让历史发生了改变?
      可又是为何,现实之中,并未因此受到影响?
      此时,公开课直播还在继续。
      林秋只能将心中诧异压下,继续开口。
      “诗圣既知晚辈自后世而来,胸中可有疑惑?”
      杜甫老迈的脸上露出一丝倦容。
      “蛮胡为乱,山河破碎。”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知天命矣,又有何惑?”
      林秋久久伫立,似要从杜甫眼中看出些许。
      “你可知翌年,月下再无李太白?”
      “咣当——”
      杜甫手中破碗掉落在地,七零八碎。
      俯首,驻足。
      徐徐沉吟。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说到此处

第23章 只盼临终前,再览山河[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