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时,林秋才明白。
他的公开课,与其说是为历史正名,倒不如说是陪同大家一起,揭开历史不为人知的真相。
关于这堂课,他虽然准备不算充足,但也认真阅读了一些资料。
可直到现在他才知道。
真正的历史,从来不是一本或者几本典籍能够记载得清楚的。
就如同面前的诸葛亮。
他并不是某本史书或者演义能够描述出来,并且设计出对应形象的。
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存在的年代相对久远而已。
对于后世的误解,诸葛亮极为上心。
他用羽扇在地图上不停画着圈圈。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二十万众顺江而下。”
“曹军染瘟疫,公瑾初战告捷,两军隔江对峙。”
“饥饿疾病,曹军死伤众多,以火攻驱之,此战告捷!”
“然……”
诸葛亮走到窗边,眺望东方。
“此乃公瑾所率吴军之功,亮窃不敢居之!”
“而借东风之事……”
“乃仙人之法也!”
“至于空城。”
诸葛亮脸上浮现出一抹哀伤。
“当年马谡丢失街亭,无奈之下,亮迅速撤回汉中。”
“若说空城,曹魏为人奸险,倒是曾用来诈过吕布。”
“而我蜀汉,子龙也曾空营喝退曹军。”
“咳咳——”
诸葛亮咳嗽两声,而后勉强笑了笑。
“罢了,后世赞美之言,亮听得够多了。”
“还是说说不好的那一面吧!”
“后世之中,不可能尽皆赞美罢?”
林秋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单手一挥,一壶美酒便出现在桌上。
“后世诽言,首当其冲。”
“则是与丞相初次相识,三顾茅庐之事。”
“后世有言,丞相恃才自傲,刘玄德多次相邀才堪堪出山。”
诸葛亮闻言,瞬间大笑。
他毫不见外,给自己斟满一杯美酒。
“三顾茅庐?”
“嗯,原来后世这般称呼。”
“你可知,万般皆是定理。”
“徐庶告退,主公来到隆中,农夫,青年,皆是故意而为!”
痛饮一杯,诸葛亮继续开口。
“少时,亮自比管仲乐毅之流,虽躬耕于南阳,却心怀天下。”
“如此,亮又岂能安于隆中?”
“若非你当时突兀出现,恐怕后世不会有三顾之说。”
听到最后一句,林秋瞳孔急剧收缩。
他总觉得诸葛亮话中饱含深意。
不过,此时仍旧是公开课。
外面有着无数双眼睛盯着,林秋自然不可能多说什么。
他同样抿了一口美酒,正准备将话题转移,不料诸葛亮轻摇羽扇,缓缓开口。
“罢了罢了!后世评判功过与否,不知也罢!”
他饶有兴趣的看着林秋。
“魏蜀吴三分天下,蜀汉最为疲弱。”
“然而无论何处,皆言蜀汉风化肃然,你可知为何?”
林秋举起酒杯,报以微笑。
“还请丞相明示。”
诸葛亮再次一杯下肚,这才继续说道:
“吏不容奸
第36章 诸葛亮前往后世所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