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便一提,剩下还有百分之五的人选择了“自己在外营造藏宝室存钱”,百分之三的人选择了“其他”。
调查了现状之后,金睛子觉得自己似乎就得据此做出些决策。但具体做些什么决策,她又不很确定,思索了半晌,最后只是决定把这份调查报告给右城主发一份,又发讯给韩令,大致说了一下调查的情况。
她没有头绪,就想去问问苏诩。这些年来每当她遇到什么认知之外的问题时她总是会去问问苏诩。这家伙,虽然办事不很靠谱,但知识面的博杂确实是让金睛子自叹不如的。就算问到了苏诩不知道的东西,她也能多少从他那里听到些刁钻的看法。
与之相应的,苏诩也偶尔会给金睛子来信,信里往往只是一堆无足轻重的小事,但苏诩特有的语言风格却能赋予这些小事以一种独特的幽默感。什么“今日下班,发现城主竟也不到时间就下班”,什么“那个新来的执事,不知道吃了我多少桃酥,却仍傻到连一份财务预算都写不来”,都能让金睛子笑上半天,几乎能想象出苏诩说这些话时那副愤愤然却无可奈何的语气。
为了日后能够随时拿出来让自己开心,金睛子把苏诩这些年的来信都保存得很好。她从不扔掉任何一封收到的信,但苏诩的来信是她特别整理过的,全都按照时间排序整齐地码放在一个单独的盒子里。这些信从外观上看来,也确实有好好收藏的理由。苏诩的字极其漂亮,一手既不拘谨也不难辨的行书让金睛子无论看多少次都赞叹不已。金睛子见过很多被称为“好字”的字,包括她自己的。这些好字诚然赏心悦目,但她依然随时都可以从这些字上移开目光,随时都可以轻易把它们忘记。苏诩的字则有一种独特的美的风骨,漂亮到几乎一打开信纸就会跃纸而出,根本不容拒绝,不容回避。
在新写的信发出后,金睛子很快又收到了由这样漂亮的字组成的一封回信。“金睛子”,信封上象征性地写了她的名字。直接根据灵场传送到她手中的信本不需要写收件人,但不管怎样,金睛子喜欢看到他所写的她的名字。
打开信封后她发现这次的信意外的短,一看,苏诩并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是邀她来面谈。金睛子应下了。
第三章 于是商人和政客达成了共识(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