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涂就这么留了下来。
蛮夷一事,过了些时日了,县衙那边还是没有消息。
陆颜宁是有些疑惑的。
这日,陆父让温氏找来陆颜宁问话。
亦是问的这事。
“还没有发放布告。”
陆父沉吟片刻,神色颇为凝重。
“怕是因为赏银艰难,我虽从军日子短,可也得知如今军需短缺,国库空虚。宁宁,这事若落不到实处,我怕你会承受不起众怒。”
温氏失色:“夫君,那该如何是好?”
“离开桃源村吧,西州旱灾,中原内耗,亦是是非之地,你们南下,不用管我。”
如今他是个废人,带上他只会拖累他们。
“不,我不会丢下你的,宁宁你带着弟弟还有爷离开这里。既然如今手头宽裕,路途遥远,你们去镇上买马做辆马车,尽快出发。”
原来问题出在银子上么。
各地作乱的流寇蛮夷,不知凡几,是她想得简单了。
除却银子,粮草方面也是朝廷一大心病,西州逃难的灾民失去生产力,粮食减产,朝廷还得拨放赈灾款,可谓雪上加霜。
粮食。
或许这是个突破口。
陆颜宁安抚二人道:“爹爹稍安勿躁,悬赏一事,宁宁或许有办法,我先去找里正说事,有好消息便回来通知你们。”
陆颜宁提笔疾书,揣着两张笔墨还未干透的纸找里正,两人一同到县衙去了一趟。
县令见到陆颜宁,便知她是为悬赏蛮夷一事而来。
他有心解蛮夷之困,奈何朝廷不愿拨银子来。
陆颜宁从县令嘴里得知内情,便问一个万澧县大概需要支付多少银子,才能足以对抗作乱之人,又有多少县府遭受摧残。
“据今年统计,每月至少五十蛮夷在万澧县作乱,若按一人悬赏十两,这还算少的,光是万澧县就要五百两。前期预防反扑,比较困难,投入只多不少。后期或可减缓,保守估计一个月也得一百两。同万澧县境况类似的,不下十城。”
也就是说,一个月要花五千两以上。
确实是笔庞大费用。
“大人,如果说,草民这里,可献方子用以提高冬小麦产量,不知能否打动朝廷下拨资金用以缉拿蛮夷?”
“什么!?”
县令大惊,怀疑自己听岔了。
提高冬小麦产量?
天崇国种植冬小麦的地域很多,若能提高冬小麦产量,可是国之大事,非等儿戏。
里正起初亦是大惊,随即想起陆颜宁买了四十亩旱田之后,发动村民捡垃圾,又在田埂设置装着泥土蚯蚓跟垃圾的木箱子。
难道……
“颜宁丫头,是不是跟你如今田地里那什么堆肥有关系?”
县令捕捉到堆肥这个关键字眼:“是跟施肥有关?”
陆颜宁笑笑颔首:“两位大人英明。既然国难当先,百姓受苦,我亦不好藏私,有失大德。此方能提冬小麦产量,五成到八成不等,其余作物亦可增产两成。只是等施展开来,基肥怕是错过了,只能依靠追肥,效果会弱一些,但冬小麦应该还是能平均提产五成。”
陆颜宁还没来得及试验,只知道以现代农耕技术,是可以
第44章 国库空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