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家,陆归年是最了解大儿子的心情的,毕竟他也是个身体残缺的。
他们都是这个家的累赘。
但,他们都得振作起来。
镇子不大,东西仅各有一所学堂。一为弘雅书院,一为涵扬书院。
爷孙两人先去的弘雅书院。
门房得到陆归年爷孙要参观书院的请求,便去请示山长。
山长听得陆归年的名号,很是陌生。
上弘雅书院求学的学子,大多不会要求参观书院。
从来只有书院挑学子的份。
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名流乡绅之子。
待到见得陆归年,一双精明的眼来回扫视。
心说虽然这两人衣着光鲜,依然还是农户着装。
山长心底有数,许是家底尚算殷实的人家,自以为有底气可以挑剔了?
“弘雅书院非闲杂人等可以随意参观,若家中有适龄孩童,便带过来做入学测评。若是通过了,自然会收下。”
陆颜宁没有忽视山长眼底的那点冷嘲。
一院之长都这德行,可想而知。
爷孙二人没有二话,扭头就走。
“爷觉得怎么样?”
陆归年:先成人,后成才。后生才锐者,最易坏。弘雅书院姿态过高,不适合御宇亭均。
老爷子就差说弘雅书院无德重利,会带坏陆御宇兄弟了。
结果到了涵扬书院就更过分了,山长直接让门房把他们打发了。
这俩学堂,名儿取得怪好听的,就是没什么眼光。
目光势利短浅。
陆归年到扁鹊堂给杨大夫送完抄本后,陆颜宁索性拉着陆归年到隔壁镇走了一趟。
倒是有一所学院的山长是个有眼力见的。
陆?
这个姓氏最近在几个州府很响亮啊。
那俩善人不仅施善在万澧县,好几个州府都受益其中。
但陆颜宁毕竟在隔壁镇,山长并不认识。好在他为人敦厚,学子长辈想要参观书院环境是好事,证明他们看重孩子的教育。
山长便着人带他们去参观教学区,分为东西南北四塾,正好都有夫子在讲学。
每一处他们都旁听一段时间。
基本都是夫子在讲,很少提问,内容也照搬书籍,显得乏闷。大部分学子面貌瞧着有些困倦,有好学的看得出来在强打精神。
还有些混日子的,杵着书挡脸睡得香。
也有一两个按照自己的方法自学,偶尔听上一听,反而是里头最精神的。
陆颜宁又问了老爷子的意见。
她首先就看不上了。
山长人是好人,但这学习环境跟氛围,还比不上跟着陆归年学呢。
陆老爷子也是这个想法。
再者这学院不注重因材施教,不同资质的学子都混在一起教学,学子长处得不到发挥,不是个好去处。
陆颜宁赞同地直点头,觉得爷说到点子上了。
一天下来,他们走了好几所学堂。
都没有找到心头好,便打道回府了。
“爷,我们明天还是到府城看看吧,把御宇亭均也带上,府城人杰地灵,师资肯定比镇上好的。”
她一点也不担心他们的入学资质。
陆御宇如今已略懂经史,陆父以三个月的战场经历,及过去所学,甚至与他论及兵法。
陆亭均进度慢些,倒不是因为他资质不行。
 
第54章 我能考上吗,千字文还没背全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