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850章 五分钟搭桥法[1/2页]

大国实业 文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文军把几架无人机升了起来。
      陶光明看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
      每个无人机下,像是挖红薯一样,带起一串小机器人。
      无人机飞高了之后,下面的小机器人看着像一根绳子。
      其他机器人还不断地接上去,让那根“绳子”越来越长。
      无人机飞到一边山崖,那根“绳子”的尾巴就垂到了山崖顶上。
      其他无人机落在它身后。
      无人机又往另一边山崖飞。
      那根“绳子”好像有生命一样,随着无人机飞远,自己变长。
      等那个无人机落在对面。
      然后那根“绳子”就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粗,长出栏杆,变成了一座“桥”。
      陶光明惊讶地张大了嘴。
      李文军看了一眼他手里的表说:“嗯。五分钟,比预想中要快很多。”
      陶光明把嘴巴闭上了:“肯定不够牢固,走不了人。”
      李文军笑了笑,点了一下平板。
      一边的悬崖上忽然出现了人。
      陶光明眯眼一看,原来又是个小机器人组成的大机器人。
      李文军说:“这个小机器人单个重量二十克。这个大机器人由一万个小机器人组成。总重两百千克,四百斤。比大多数成年男人都要重了吧。”
      陶光明:“嗯。”
      李文军:“他能过去,是不是就可以。”
      陶光明:“他未必还能走?”
      李文军:“都说了是协同作业了。”
      然后那个机器人就开始走,走到对岸。
      那个“桥”就随着他的步伐上下抖动了几下,没有任何问题。
      就像个普通的吊桥一样。
      李文军说:“相似的情况,可以引申到河流的两岸,两栋楼之间,两棵树,两个塔之间,甚至是断桥的两个桥墩之间。断了的铁路,公路。”
      陶光明现在明白这个用途对于紧急时刻的意义。
      比如军队突袭,遇阻。
      救灾抢险。
      李文军又说:“其实用处还不止这些。”
      他指挥无人机把微型机器人又都拉回来。
      旁边有条溪流,水流还挺急。
      李文军用平板操作了一下,那些微型机器人就涌入了水里,片刻之后搭起了一个水坝,把溪流完全堵住了。
      陶光明说:“造水坝?那也不能太久啊。施工的时候.......”
      他把自己后半段话掐灭在了喉咙里。
      如果有这个水下施工就方便多了。
      围蔽个十几天就行。
      拆也方便。
      李文军说:“把思想打开些。如果这个不是溪流本来的航道,而是洪水在堤岸上冲出来的口子呢。”
      陶光明想了想,因为太激动,浑身寒毛都竖起来了:没错。比如抗洪抢险的时候,这些微型机器人就可以去堵决口,虽然成本有点高,但是快,而且比让人冒险要好。
      因为机器人是智能的,可以自动根据缺口形状调整。就算被冲走了,也会自己爬出来,接着堵。
      只要能堵住一会儿,大型机械就能上来填麻袋什么的。
      其实损耗也不会太大。

第1850章 五分钟搭桥法[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