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是来参访草莓节的记者,要录一些采访的内容,所以才问的。”
“你……是记者?”
不怪司机多疑,就贺久脸上的胡渣,还有杂乱的头发,怎么看怎么不像一名记者。
没办法,贺久只能拿出主办方提供的工作证。
在看过工作证之后,出租车司机放下了疑惑,爽快的回答道:“里面其他几个我不认识,倒是左手边这个我知道。”
刚才为了防止司机起疑,贺久没有问特定的某个人,没想到司机认识的那个,正好是拥有独眼纹身的农户。
“这位师傅现在在哪?”贺久追问道。
“他可不在这儿,他是我们镇子上出了名的。你要见他,得去别的村子。”
在司机的口中,这位名叫老于头的果农可是安镇出了名的人物。
原因无它,脾气怪,草莓也怪。
第一个,脾气怪,顾名思义,说的就是他的脾气。老于头的脾气可怪了,看对眼的人,他能送你一箩筐草莓,看不对眼的人,一颗草莓都会跟你算的清清楚楚。
第二个,草莓怪,这就不得不提一句,老于头住的地方。
安富村全村上下只有三户人家在种植草莓,其他人都开餐饮、民宿,又或者其他的行当。
其中两家只是种来自己吃,并不对外出售,也就是说,整个安富村靠草莓生意度日的只有老于头。而老于头种草莓的方法也很奇怪,并没有学别的农户,什么嫁接种子、新一代栽培技术等等之类的新科技,他是一个没用,全靠自己的土方子。
严谨点说,是老于头固执的不肯用。
可老于头家的草莓,硬是出产了高品质的草莓,甚至连种植基地里的都比不过老于头。
他家的草莓有一股淡淡不化的奶油甜味,哪怕吃完了之后的十分钟,都能明显的感觉到这股味道。
按理说,草莓好吃就应该扩大生产,可老于头偏不,硬是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肯继续扩大经营,任何人劝他都不好使。
没想到照片里笑的有些憨厚的老农,竟然会是这么一个怪人。
既然问到了想要的答案,那也没有继续呆在黄乡村的道理。贺久直接跟司机师傅说,能不能载他去找找那个老于头。
“呃……也不是不行,可有一点我得提前跟你说好。”
“有什么尽管说就是。”
“我可不保证老于头会见你,到时候见不到人别赖我头上。”
贺久哑然失笑:“放心吧,就算见不到人,车费我照样结给你。”
“后生说话就是爽快,来,上车吧。”
出租车一路前行,贺久也粗粗领略了一下安镇乡村间的风情。
路上随意可见的树木野草,堆垒在路边的石子砖块,透过车窗缝隙的徐徐微风,都在传递着不同于中城的风情。
三三两两走在沥青路上的行人,以及小店门口扎堆聚集的闲客。
在安镇,这个点聊天散步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这里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和吵闹,也没有行人急匆匆的步伐。只有时不时的笑声传出,点缀出生活的慢节奏。
“后生,车就开到这里了,你等会往前走,看见第一个弯,往左拐进去,就是老于头家了。”
&
第32章 记者贺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