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东乐镇逗留,买了些吃,谢辉就一刻不停歇往家里赶。
到家都还不到中午。
这个时间段,谢堂成没收鱼货,也在帮忙。
靠人工从后山坡挖一条长水槽确实是一个费时又费力的工程。
几个人挖了近二天了,目测完成了才三分之一。
谢堂成道:“这件事也只有你敢想敢干。”
谢堂成内心里估计,这个水槽做完,怕得花费上百元。
“都是山地,水井不好挖只能如此了。”
“谢辉,外面的销路好不好?收鱼的事情这几天渐渐在村里传开了,除了一些经常拦网捕鱼的,其他一些人也动了心思,跑来找我询问……”
“刘杰的那两个鱼摊,一天应该能销售四百斤左右的量,都收吧,都是同村的,只收这个不收那个,堂叔你也不好做人……”
“万一收太多了,你卖不掉……”
“这个我来想办法。”谢辉道。
“那行,你去休息吧,这天天这样跑,别熬出病来。这边我帮着看一会儿。”
每天晚上跑一趟县城,这种累苦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谢堂成都开始佩服谢辉了。
“阿丽还在田里,我去看看。”
这一天又在忙碌中度过。
这天谢堂成收到的鱼货达到了六百斤。
谢堂成也无奈,消息传开了,全村人像打了鸡血似的,人人下海捉鱼。
谢堂成道:“估计明天放开收的话,还会更多。”
“收,我来想办法。这么多鱼货,骡马一次驮不下,两次时间上来不及,还请堂叔和堂嫂一人帮我挑一担下山……”
“这个没问题。”谢堂成道:“谢辉,我觉得要是明天货更多,干脆直接在村里叫几个人挑下山去……”
谢辉一拍脑袋:“我这个猪脑子……”
村里人走山路惯了,农忙时挑地瓜一担百来斤管它上山下坡,健步如飞,让他们挑一担鱼下山到刘门乡没什么困难。
然后用骡马板车拉到县城……
路上,谢辉就让谢堂成明天根据鱼货数量,准备人手,到时一人一担直接挑下山。
翁大龄也不用提前几个小时跑一趟榜尾村,只要在刘门乡等候就成。
谢辉也告诉翁大龄,工钱不会减,因为鱼货增加,刘杰吃不下这么多,到时他会拉到其他地方去销售,可能还会增加工钱。
先到城东市场,刘杰只敢拿两百斤二等鱼货,二百斤一等鱼货留给田炳市场。
望着还剩下的两百斤鱼货,翁大龄都替谢辉发愁。
“上利民糖厂。”
听到利民糖厂,翁大龄知道一些情况,道:“国营企业,不好搞。”
利民糖厂是德感县当前最大的国营企业,是莆市第二大糖厂,据说工人上千,加上家属,就是近万人口聚集地。
但因为是国营,大部分生活物资由内部供给,外人很难插手进去。
“拉去试试。”谢辉道。
到利民糖厂时正是工人上班时间,几乎人手一辆自行车,那个场面确实是壮观。
要知道一个刘门乡都找不到几辆自行车,榜尾村更是连一辆自行车都没有。
“去糖厂市场。”
&
第35章 鱼货多了,准备拉到糖厂去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