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天时间很快的过去了。
      第二天晚上,谢辉比往常早了一个小时到刘门乡租处。
      翁大龄领着-个中年男子在等他。
      这个人就是翁平,也为人实在,父子俩这两天紧赶慢赶,总算是把新的骡马板车弄好了。
      谢辉见状,也就放心了。
      接下来的就是等谢堂成率领人员挑鱼货下山。
      一千两百斤,一共分十二担,就是需要十二个人,看着谢堂成领着他们走在刘门乡大街上,场面颇为壮观。
      不久后,唐启友也来了,两担鱼,他叫了他一同打鱼的老友帮助一起挑下来。
      一共一千四百斤鱼货,谢辉让翁大龄骡马驮着一千一百斤去县城。
      剩下的三百斤一等鱼货,装在翁平的新骡马板车上,谢辉他跟随,送去刘家村。
      骡马板车虽是新的,但翁平可不是新手,赶着骡马车四稳八达,不到一个小时就赶到了刘家村与刘金沟约定的位置。
      有两个人提着煤油灯在等他们,正是刘金沟和他的大儿子刘金华。
      大家也不废话,把三担鱼货装上小木船。
      谢辉也跟着过去,他还晕船,就坐船中间提着煤油灯,把手电筒给刘金华,他坐船头照路。
      刘金沟后面摇桨。
      三百斤鱼货,加上三个成年人,小木船吃水深,划动的速度就慢了,但也有个好处,平稳。
      让谢辉比上次好受了些。
      船过了河东村,刘金沟父子俩换位,由刘金沟坐船头照路。
      “为了保险,我昨晚上又探了遍路。”刘金沟道。
      谢辉给的运费不低,他得保证不出任何意外。
      “刘大爷,你做事我放心。”谢辉道,老一辈人做事都比较细心。
      “比不得你们年轻人呐,真是奇思妙想,想出去了个这么法子。以后榜尾村的鱼拉到城里去卖了,总算是有收入了……呵呵……”
      刘金沟笑呵呵的,他高兴,为女儿女婿高兴。
      “这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
      一路上唠着嗑,谢辉渐渐的忘了晕船的难受反应。
      到了镇江村河面,谢辉看了下时间,凌晨三点半。
      就是这个时间,河面上也有了其他的船只往来,挂着煤油灯,宛如繁星闪烁。
      这年代,水路比陆路方便,特别是沿河村庄,基本上靠水路。
      到了水口码头,已经有船只停靠码头卸载货物,不远处有人力板车,牲口板车,还有人力三轮车等等候着,随时准备招揽生意……
      繁华的有点超过谢辉料想。
      刚把鱼货搬上岸,就有人过来询问要不要雇车。
      谢辉叫了辆骡马板车,讨价还价后以一块钱的价格把三百斤鱼货运到龙田市场。
      八三年的莆城,城市道路已硬化,从水口码头到莆城,也道路宽阔平坦,所以,约五公里的路,骡马车也就用了半个小时就到了龙田市场。
      龙田市场是个老市场,就是到了后世也还存在。
      时间还不到早上五点,天还没亮,但整个市场已经开始忙碌了,商贩把

第59章 莆城鱼摊开业[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