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〇三章 黑蛋受刑,众人营救(二十四)[2/2页]

大河守望 关源岭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老者像是把旱烟杆儿当做了拐棍儿。
  老者姓李,是村里年岁最高的老人,与黑蛋的好兄弟文山是一个家族同一个祖坟、只是已经出了五服,人们都尊敬地称呼他“老秀才”,这位“老秀才”是名副其实的秀才。“老秀才”在清朝末年还有幸得到一位路过古寨的河南巡抚高看了他一眼,为他题了几个不值钱的墨字儿“秀才门第”,“老秀才”欣喜地请人做了一块儿牌匾堂而皇之地挂在门楣之上。
  “老秀才”已经整整一百岁高龄了,但眼不花耳不聋脑子还十分清晰,他老人家是大清咸丰五年考上的秀才。考上秀才后,由于发妻不识字儿且貌丑,其妻担心丈夫若再考取功名害怕位高权大变心休妻,就想方设法拖其后腿不让他再进考场,他也就没有再去考举人,以后他就止步于这个没有俸禄、没有权力的“秀才”功名上了。
  虽说“秀才”没有当朝的俸禄,也没有多大的权力,但还是比老百姓有一些特权的。比如政府可以免除其家庭的赋税,免除秀才一人和其家两人的徭役。秀才见到县官儿可以不下跪,秀才若是犯了王法县官儿及执法衙门不得动刑。秀才可以代表本人或代表乡民,直接向县官儿禀告事情,秀才可以直接到私塾当老师。秀才逢年过节政府送有一定数量的银钱,尽管这些银钱不叫“俸禄”叫“贴补”。秀才要是当了私塾的老师,就另有一些收入了。一般来说秀才生活上是能过得去的。实际上秀才是迈进了士大夫的门槛儿,当地的官绅都是高看的。
  人们都往往把“秀才”称作“穷秀才”,那是与“举人”和“进士”比较而言。“秀才”当然没有“举人”和“进士”富有。
  我们不妨想想看,“秀才”是一个最低的“文凭”,还能享受到这么多的特权和经济好处,要是中了“举人”、中了“进士”,所得到的特权和经济好处自不必多言!要是殿试得了状元,那真是要“一人得弟、鸡犬升天”啦!
  这些功名利禄都与读书分不开,所以才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名言,直到如今这句话似乎仍然是颠扑不破的名言。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看重和鼓励读书总是好事儿,不爱读书的民族和国家是没有前途的。因为书里的知识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力量源泉,书也是国民理智的矫正器。人与兽类的根本区别,可能就在于能读书和不能读书上。
  这位姓李的“老秀才”是实实在在享受到了“秀才”那些特权和经济好处,所以没人把李老秀才称作“穷秀才”。
  古寨的穷秀才“一支笔”就不同了,他是什么特权和经济好处都没享受到,连私塾的老师也没沾上边儿,所以村民们只知道他的绰号“一支笔”,不知道他也曾经考上过“秀才”。“一支笔”这个被人们淡忘的“秀才”,真是个地地道道的穷秀才。原因是“一支笔”刚考上秀才,没几天大清朝就垮台了。大清朝亡了,他这个大清朝的秀才也就没啥名分啦,也就不算回事儿啦。就像过期的彩票,成了一张废纸。

第四〇三章 黑蛋受刑,众人营救(二十四)[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