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去过黄河滩。她害怕一旦见到芦根儿,那份压抑已久的情感会如决堤的洪水般汹涌而出,做出男女之间那种难以用理智控制的事情。毕竟,她和芦根儿的身体都已经发育到了渴望与异性发生性爱的阶段。而且,她也看了不少医学书籍,对年轻男女的生理现象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然而,腊梅的拒绝如同一道冰冷的屏障,将村里的媒婆们挡在了幸福的门外,令她们伤透了脑筋。那些平日里能说会道、善于撮合姻缘的媒婆们,此刻却仿佛失去了往日的魔力,无论她们如何费尽心机,腊梅的态度始终如一——坚决拒绝。
村寨里的棒小伙儿,外村的俊后生,一个个被媒婆们夸得天花乱坠,仿佛只要腊梅点头,就能立刻拥有世间最美满的婚姻。但腊梅的心中似乎有着一把无形的尺子,衡量着每一个提亲者的品行与心灵,而结果总是令人失望。她的眼神里,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现实的清醒认知,这让她在众多的求婚者中,找不到那个能与自己灵魂共鸣的人。
媒婆们的热情并未因此减退,反而更加高涨,她们开始四处打听,试图找到那个能让腊梅心动的人。就在这时,本村有权有势的甄保长也坐不住了。他膝下有一独子,自幼娇生惯养,虽算不上才高八斗,但在村里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富家子弟。甄保长一直希望儿子能娶一个贤惠又能干的媳妇,以延续家族的荣耀。当他得知腊梅多次拒绝提亲后,心中不禁生出一丝好奇与不满,决定亲自出马,委托村里最有威望的媒婆张婶去探探腊梅的口风。
张婶接到任务后,不敢怠慢,第二天一早便来到了腊梅家。她先是寒暄了几句,然后切入正题:“腊梅啊,甄保长家的公子,人品、家世都是一等一的,你若是嫁过去,那可真是享不尽的福啊!”
腊梅闻言,只是轻轻一笑,眼神里没有丝毫的动摇:“张婶,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婚姻大事,岂能儿戏?我要找的是能与我心意相通,共度风雨的人,而非仅仅看重家世背景。”
张婶见状,知道硬的不行,便换了一种策略:“腊梅,甄家公子虽然有些娇惯,但心地不坏,况且甄保长在村里说话的分量,你也知道。若是你能点头,这后半辈子,还用愁吗?”
腊梅轻轻摇头,语气坚定:“张婶,我明白您的意思,但我不能为了物质而牺牲自己的幸福。婚姻,对我而言,是精神的归宿,而非物质的交换。”
张婶无奈,只好将腊梅的话原封不动地带给了甄保长。甄保长听后,脸色阴沉,他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村姑,竟敢如此不识抬举。但他转念一想,腊梅的坚持或许正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这让他对腊梅的兴趣更浓了几分。
“既然她看不上我儿子,那我倒要看看,她到底想嫁个什么样的人!”甄保长心中暗想,决定暂时放下此事,暗中观察腊梅,看看她究竟在等什么,又在期盼着什么。
腊梅的父母看着女儿如此固执己见,心里既纳闷又无奈。他们深知女儿的性格,一旦认定了某事,便很难回头。他们猜不透女儿心里到底想着谁,到底想嫁给一个啥样儿的人。母亲更是疑惑而无奈地想道:“难道女儿还在等着那个多年前在黄河野滩救过她的芦根儿?那个穷小子,真的能给她带来幸福吗?”
然而,腊梅的心中自有答案。
每当夜深人静时,腊梅都会悄悄地来到窗前,望着远方那片熟悉的黄河滩。她的心里充满了对芦根儿的思念和牵挂。她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忘记那个在黄河滩上与她共度风雨的男孩了。
第七十一章 非芦根不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