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的老嘴嬉笑着,顺着孩子们的喧闹声叹道:“年歇啦……年歇啦……熬到年歇啦!年歇、年歇……庄稼人儿一年到头只有过大年才能歇几天,平时哪有歇的时间哇!可过年大人们还是歇不成呵!过年比平时还要忙还要累。”
当然过年累的是大人儿,小孩儿们是不累的,当他们长成大人成了家一样的累。但大人们过年虽然累但累得高兴,其实也都是为孩子们累,孩子们高兴了大人自然高兴。老实本分的农民祖祖辈辈辛辛苦苦都是为孩子着想,都是为了孩子,无论贫富如果没有孩子,生活好像就失去了趣味儿和意义,孩子就是父母的天和地。穷人家养孩子是很难的,要吃要喝要穿,上学要书钱要学费,孩子们哪能知道大人的心酸苦辣?
村寨里过大年也并非所有人都高兴,也有愁眉苦脸不高兴的人儿。这些郁闷发愁的人都是成年人,都是养家糊口的穷人。他们不高兴自然有不高兴的事儿,往往是平时家里遇到了困难或不幸的事情,不得已向别人借了银钱,到了快过年的时候债主就找上门讨债了。债主编着婉转的善良瞎话儿:“年歇啦……俺这家里置办年货还差点儿钱……您欠俺那点儿钱款也该还了。真是不好意思……就当是您给俺过年添福吧。”
这种民间熟人之间的借债一般没有利息,而且也没有借据和收据之类的纸条,更没有借钱和还钱的中间证人,都是嘴里说出来承诺的话就永远算数,从来还没听说过有人赖债不还的。就是债主找上门来讨要也比较温和客气,讨到讨不到也不会伤了乡亲的和气。
但要是借了钱庄的银钱那就大不一样了,钱庄里雇有专门儿讨债的人,而且利息颇高,分为月利、年利,钱庄就是赚的利上加利、驴打滚的利钱,而且都写有借据手续。这种本利明了的借据文书,是官府承认有法律效力的。往往是讨债人趁过年欠债人在家里的机会很不客气地找上门来,拿着借据硬讨硬要,有时候讨债人会给欠债人点儿厉害看看逼其还债。假若逼不出钱来钱庄就告官,叫官府来人把欠债人抓走丢进大牢里,但利息仍然在滚动,欠债人从牢狱出来迟早这债务还得还。脑子灵活一点儿的人知道还不起欠债,过年就离家躲了出去,过完年再偷偷回来。不过这吃人不吐骨头的钱庄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开的,除了开钱庄的人有银子,还得后边有官府的靠山,这古寨葫芦庄唯有王大财主能开得起来。
人们常说:“年关!年关!过年如过关!”
对有些穷人来说还真是这样。但毕竟村庄里欠别人或钱庄里银钱的家户是少数,这里的庄稼汉都有点儿骨气,宁愿砸锅卖铁也不向别人借钱,更不会轻易去向王家钱庄借银钱。除非遇到了即将要死人的节骨眼儿上,才不管利息高低硬着头皮去向王大财主的钱庄借债。
第二三一章 古寨新年(一)[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