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69章 会师熊津江口[1/2页]

一品寒士 山的那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百济从地图上看,就是弹丸小国。
      但实际上,它有五部,辖三十七郡,共二百余城,有七十六万户,在东北也是一方重要势力。
      当初拿下高句丽,考虑到粮草补给线太长,久战劳民伤财、于我军不利,才没有顺势把百济一并拿下。
      如今安东都护府设在平壤,又在平壤经营几年,粮草军需终于不再是难题。
      这几年,眼看大唐在辽东、平壤渐渐站稳脚跟,百济如芒刺在背,仿佛一头猛虎卧在自己榻旁,睡觉都不得安稳。
      高延寿派人来勾结,百济内部也在博弈,才一拍即合。
      七郎在熊津江口跟平壤司马孙仁师汇合,海上的百济兵马还未回来。
      孙仁师是个粗犷的青年将领,在群星璀璨的盛唐声名不显。
      七郎得知是他领军时,微微一怔是这个人?!
      历史上,倭国举全国之力进犯大唐,被捶得稀巴烂,那一战的主将就是孙仁师。经此一战,倭国上千年不敢再来犯。
      也就是说,孙仁师是我朝历史上第一个捶爆倭国正规军的将领。
      换了一个时空,孙仁师如今还年轻,名气更小。
      相反,孙仁师却久仰七郎大名,对七郎很尊敬。
      客气地见礼之后,孙仁师禀报:我已遵魏都护之令发了檄文,问责百济劫掳我朝王爷之罪,要求百济王扶余义慈负荆请罪,并赔偿我朝损失!
      七郎重重点头:赔偿!必须赔偿!一要赔偿我大军出动的损失;二要赔偿蜀王医疗费、营养费、精神损失费!
      给少了还不行!我们亲自去取!
      营养费?精神损失费?
      孙仁师从字面上略一琢磨,就明白过来,不禁好笑这说法倒是贴切。
      想来蜀王受此惊吓,肯定瘦了,要补偿也是应该的。
      那百济是如何回应?七郎笑问。
      孙仁师皱了皱眉:他们坚壁清野、紧闭城门,没有回应。看样子,是打算借天时、地利和倭国援兵抵抗到底。
      这一回若是让百济赢了,三韩局势又将大变。
      百济不配合,想用严冬拖垮我们?七郎冷哼,今时不同往日,有平壤的粮草补给,可不像征高句丽时那么艰难。
      百济决议翻脸,无法和谈,正中七郎下怀。
      他还怕没借口攻打百济都城任存城!
      孙仁师跟七郎商量作战计划,一致同意在熊津江口守株待兔等百济水军回撤,他们就跟安东水师水陆并进,夹击百济、倭国水军。
      此战,只许胜利,不许失败。七郎目光冷凝。
      出征百济,没有朝廷的诏令。
      若是胜了,自然一切好说。
      若是败退,丢了大唐好不容易在三韩经营的势力,他们罪责重大。
      魏哲作为安东都护,更是首要责任人。
      因此他只能谨慎行事,暂且将此战定义为边境摩擦,将孙仁师派了出来,自己仍留在平壤。
      孙仁师摩拳擦掌,信心十足:赵太守放心,我研究百济和倭国战力好几年,这一回是有备而来。
      哦?愿闻其详。七郎拱了拱手。
      果然这世上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历史上能捶爆倭国水军的人,绝不是泛泛之辈。
     

第569章 会师熊津江口[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