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582章 两路夹击[1/2页]

一品寒士 山的那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打嘴炮,七郎就没有怕过。
      他也不用请枪手,他自己就是骂人的状元。
      七郎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封正义凛然的檄文,痛斥百济妄开衅端,绑架天朝王爷、勾结倭国人进犯等种种罪行。
      他已经通过战场证明了自己的武力,如今檄文一出,他敏锐地察觉到在场众人的反应更郑重。
      从百济的降臣眼中,七郎读出了惊讶和欣赏。
      果然,有文采学识的人去到哪里都被人高看两分。
      写檄文的主要目的是下战书、鼓舞士气,不是为了炫耀他的才学他才不是爱炫耀的人!
      站在城楼上,七郎带着扶余隆的长子扶余文思念了檄文,并以安东都护魏哲的名义,任命扶余文思为任存城主。
      扶余文思当众宣称他父亲扶余隆的死与唐军无关,感激唐军既往不咎,并宣誓向大唐效忠。
      他怕死他的父亲已经死了,他不想死。
      黑齿常之说得对,他还年轻,活着才有希望。
      七郎任命扶余文思做任存城主,自然是为了刺激和分化百济人。
      果然,任存周围的城池听说扶余文思效忠,纷纷投降,插上唐军旗帜。
      就不知扶余义慈听到消息,有没有被气得吐血。
      如今百济迁都周留城,召其他小城主勤王,这是他们最后的反抗力量。七郎对众人说,按照我本来的预想,任存城破,百济大小城池就该应声投降。
      历史上,任存城破,一个月内百济所有城池先后投降。
      速战速决的好处,是避免粮草军需难以为继;坏处则是,保留了百济的有生力量,为日后反叛留下隐患。
      如今扶余义慈迁都,却令百济人负隅顽抗。
      有一句话说得好死掉的倭人才是好倭人,趁着百济抵抗,把青壮年男子都给犁一遍,也不是坏事。
      李德謇正觉得打得不过瘾,豪气笑道:既然他们要抵抗,就怪不了我们不仁。
      看来大家都想到一处去了借此机会,以绝后患!
      接着,众人分析战局和战术。
      七郎说:扶余义慈任命和尚道琛为领军将军、福信为霜岑将军,聚集各城兵马来收服任存城。道琛、福信在百济信徒众多,很有号召力。
      百济领兵的是两个和尚。
      新罗领兵的李承顺曾经是个和尚,七郎是个假和尚。
      这也是宿命的巧合,不知佛祖知道信徒如此上进,心情如何。
      孙仁师提议:若说对百济最了解,还是黑齿常之,不如命他做前锋?
      他一直不放心黑齿常之,想让黑齿常之出个投名状。
      七郎摇头:我答应过,不会让他跟百济对阵。
      黑齿常之没有参与这场战术会议。
      近一段时间,他都在照顾扶余隆的遗孀和孩子。
      扶余隆除了扶余文思外,还有几个年幼的孩子。小孩子们惶惶不安,都依靠在黑齿常之身边获取安全感。
      一个带娃的男人能坏得到哪里去?
      七郎接着说:按惯例,我军征百济,新罗作为藩属国,应当协同出兵。如今新罗已进军伽??城,立刻催促他发兵!
      我们这一路,我亲自领兵,会一会道

第582章 两路夹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