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45章 舆论的阵地[1/2页]

一品寒士 山的那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皇帝有意偏袒,萧凌包庇,七郎被弹劾的事没有引起太大的风波。
      其中,七郎的好官声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谁不知道辽东赵都督两袖清风?攻破百济任存成,李德謇部接管官仓武库,他就忙着追黑齿常之!
      黑齿常之是百济猛将,认他作叔父。
      契丹首领枯莫离认他为兄。
      东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跟他情深义重,飞鹰传书!
      赵都督若是掳掠良民、苛刻百姓,这些民族能聚集左右吗?
      所以就算有贩卖新罗婢,那也是劳务输入、解救苦命的新罗妇女,跟掳掠良民是两回事!
      也有人说:我没去过辽东,但从前圆润大师在长安,他的故事谁不知道?
      真说起来,能说三天三夜了!
      谁要说圆润大师是恶人,京中大小寺庙也不同意啊!
      竟然污蔑圆润大师,那才是其心可诛!
      原本得知七郎被弹劾而提心吊胆的赵家兄弟齐齐松了口气,罗先生说得对,今时不同往日啊!
      他家幺弟不是任人拿捏的寻常寒门子弟!
      罗先生欣慰之余,吩咐:你们去安氏楼,安排几场说书,就讲七郎北巡、会猎北方大湖的故事!重点讲民族大团结、会猎的盛况!
      赵六郎立刻应下,又有些烦恼可惜阿仁、阿义不在京城,否则编故事这种事,都不用请说书先生!
      要知道说书的效果,故事本身很重要。
      董月明得知赵六郎的烦恼,笑道:我给你们写,然后再找人润色。
      赵六郎高兴地说:有弟妹写,哪里还用得着找人润色?论学问,七郎也未必及得上你!
      这是真心话,赵家人都觉得七郎能娶到董月明是福分,要惜福!
      董月明谦虚了几句,责无旁贷地把任务揽下来。
      郎君不在长安,他们就帮郎君应对所有明枪暗箭!
      不过几天时间,从西市最热闹的安氏楼,到北里平康坊,都在讲赵都督北巡的故事。
      尤其是各族会猎这样的盛事,足以成为天朝上国威加四方的典范、载入史册。
      文人墨客慷慨激昂地为会猎写诗,勇武之士恨不得去边疆投军
      至于什么掳掠新罗婢?
      谁敢提都会被扔烂菜叶、臭鸡蛋。
      赵家会引导舆论,顾氏当然也会。
      诗会文会,都有出身江东的士子说顾氏修桥补路、兴修水利、饥荒年间收容流民
      这些大体都是真的。
      但是,绵延好大的一片地方都是顾氏的,他们修桥补路、修水利,其实是为了自家庄园;
      至于收容流民,没错,来了就是顾家佃户,不用走了。
      双方在舆论的阵地你来我往,最后还是七郎的名声比较好赵都督的故事精彩纷呈、波澜壮阔,更有传播性!
      萧凌暗暗观察事态发展,得知这走向也是叹为观止。
      一定是罗中指点的!他对夫人崔氏说,这造势的能力,果然不愧是赵全的先生!
      赵全那小狐狸狡猾狡猾的,把他教出来的肯定是老狐狸~~
      虽然有惊无险,还是得让人快马给赵全送信,让他收敛一些,可别真让人抓到把柄。
      崔氏诧异地问:你也觉得他掳掠人口?不至于吧?好歹是高僧弟子。
      萧凌摇了摇头,以他对赵七郎的了解挺至于的。
   &n

第645章 舆论的阵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