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小型书院虚影,“妖族若想在人族疆域立足,便得学会做人的道理。”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妖族祖庭深处,那座由万年玄冰堆砌而成的议事大殿内,一片死寂。
那位曾与柳三甲对话的中年男子,此时正手持一面散发着幽光的骨镜,镜中清晰映照着边境三十城发生的一切。
他望着镜中已然落败的巴蛇族老,以及强势登场的张舜之,不禁幽幽长叹一声,喃喃自语道:“唉,看来,巴蛇族这次真是选错对手了。”
“彦博,此地尘埃已定,该回书院了。”
张舜之拂袖收了《正气歌》字帖,十二道儒道星芒自袖中消散。他转身时,腰间玉笏突然发出清越鸣响,惊起云端栖息的仙鹤。
文彦博望着师爷身后逐渐淡去的金光牢笼,喉结滚动数次。他的右手死死攥着腰间的《春秋》竹简,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左掌却在无意识中抚摸着胸口,那里藏着他与妖族孩童交换的骨笛。
“老夫的话,你可听见了?”
张舜之突然转身,三千丈儒道神识如潮水般涌来。他看到弟子眼中闪过的慌乱,以及藏在慌乱下的坚定。
“师爷!”
文彦博突然跪倒在地,竹简散落一地,“弟子想在边城开设学堂,教妖族孩童读书明理。”
他的声音在颤抖,却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张舜之的瞳孔骤然收缩。他袖中玉笏浮现出至圣先师的虚影,那虚影微微摇头,却又轻轻点头。
“胡闹!”
张舜之突然一掌拍碎身旁巨石,石屑在儒道之力中化作齑粉,“妖族生来便是茹毛饮血的畜生,教化?简直是与虎谋皮!”
“可是师爷!”
文彦博叩首在地,额头渗出鲜血,“当年您在北海之滨教化鲛人,不也让他们懂得了礼义廉耻?”
张舜之沉默了。他想起三百年前,那个在暴风中为鲛人学子撑伞的自己。海腥味的血雨中,他用儒道之火为他们淬炼神魂,教他们用尾鳍书写《诗经》。
“也罢。”
张舜之突然将玉笏刺入地面,三十城的土壤中瞬间冒出无数竹简。
“但若有妖族敢伤你分毫
···”
他的声音突然变得冷冽如冰,“为师会用这柄玉笏,将整个妖族钉在史书的耻辱柱上!”
文彦博惊喜抬头,却发现师爷的身影已化作金光远去。
柳三甲与闻人岳,如影随形地追着那道金光。
天际传来张舜之最后的传音:“彦博,莫要忘了《春秋》中的‘华夷之辨。”
文彦博站起身,捡起散落的竹简。他望着远处儒生化的巴蛇族老,突然取出胸口的骨笛。
笛声响起时,三十城的妖族孩童从废墟中走出,他们的眼中,倒映着文彦博手中竹简上的
“有教无类”。
文彦博望着眼前那群妖族孩童,他们或长着尖耳,或身后拖着毛茸茸的尾巴,皮肤颜色各异,可那一双双眼睛,澄澈得如同山间最纯净的清泉,满是对未知的好奇与渴望。
文彦博嘴角上扬,绽出一抹温和笑意。
第169章 张舜之教化巴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