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二章 五姓七望,三分天下[1/2页]

李世民遗嘱:李治,皇位是你哥的 乌呼拉呼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众臣面露惊色,纷纷议论。
      众臣:“魏王穿着太子礼服和陛下并马而行,这太子之位看来是要交给魏王了。”
      长孙无忌:“此事,陛下不曾与我等商议,看来陛下是有所察觉。”
      诸遂良:“昨日魏王所言,众人皆知,谁曾想,魏王竟能将天下大势看的如此明白。”
      长孙无忌:“那又如何?自古以来,帝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诸遂良:“我等豪绅氏族遍布朝野。”
      长孙无忌神情复杂的看了诸遂良一眼。
      诸遂良同样是豪绅氏族,但他十分的特殊。
      诸遂良掌管吏部,大小官员的任免都要经手。
      他还是史官,掌管后世之人的言论,帝王的仁德与否全在他一念之间。
      历史上便是他记录着玄武门之变,后来李世民突发奇想看了一遍,便将其中细节改了。
      至今,历史只知道玄武门之变的结果,而不知道其中细节。
      “下马!”
      李世民领着李泰走上了朝天门,问着李泰道:“皇儿,此处景色如何?”
      此时,天微微亮,青紫官服,显得灰朦,放眼望去,只见一顶顶乌纱帽的官员在朝天门前等待。
      等时辰到了,门便会打开,众臣依次有序进入太极殿。
      “青衫成群,乌纱相望,文武百官众多,可见大唐繁荣昌盛。”
      李世民笑了,对着李泰说到。
      “嗯,这朕打下的江山,而他们则是朕的大臣。
      朕老了,他们也老了。
      朕掌管不了他们了,他们亦掌管不了身后的氏族了。
      五姓七望,三分天下。
      朕便是李氏一族,属于武将一派,嫡系皆在军中。
      另一派则是文官一派,朝廷上下百文官多属他们。
      还有一派便是武氏一族,他们虽说无兵无权,但手中银钱众多,更有不少科举官员投靠,日益壮大。
      武将一派,对阵杀敌,抵御蛮夷,能得心应手。
      文官一派,治理国家,国泰民安,乃如鱼得水。
      三派你争我夺,掌管天下,要做的便是令三派平衡,懂得如何取舍。
      皇儿,有何想法?”
      就目前而言,三分天下的确是如此。
      隋朝三征高丽,将整个隋朝拖垮。
      于是最能打武将一派接受了武氏一派的资助,一瞬间有钱又有人,便顺理成章的拿下了天下。
      那些文官则该砍的砍,该杀的杀,清洗了一番之后。
      李世民发现,治理这个国家不能少了文官,便延续了科举,但能读得起书的人依然是门阀。
      因此武氏一族,有更多的文官加入,日益壮大。
      “父皇有没有想过,凌驾于所有氏族之上!?”
      李泰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表情说道。
      “朕当然想过,只不过此事根本不可能,不是所有问题都能用兵解决,治理国家何带兵打仗不同。”
      李世民也很无奈,很多时候对于这种情况也很无奈。
      “罢了,皇儿还是跟着朕身边,多学习些时日,便能摸清这群人人的脾性。
      不过,皇儿你要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委屈了自家人。
      只有自家人才是最可信的。”
      “儿臣懂了。”
      李泰无言以对,这便是思想的局限性,说道理唐朝依然是妥协的产物。
      但和其他朝代不同,唐朝自战火中诞生,从未修过长城,先后灭掉了三十多个国家,堪称世界第一。
      大唐的强盛,早在几千年前就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后续几千年的交流之中,日,美,英...许多国家都能找到唐人街。
      大唐的名字早就传遍了整个世界。
      “走,早朝时辰到了。”
      门一开,等待已久的重臣依次有序进入。
      当值太监喊道:“上朝了”。
      太极宫,二十四根朱红石柱利于大殿。
      大殿尽头是九级台阶,意欲九五至尊。
      雄踞之上的是做北朝南的龙椅。
      站在最前面的是太子和皇子们。
      其次是朝廷重臣,房玄龄,长孙无忌等人。
      后面的是尚书,其余的按照品级依次排列。
      左边的是武将,右边的是文官,皆穿着袍服。
      待众人站齐,太监站出来,用着那独有的公鸡嗓宣布道。
      (太监早在先秦就有了,比如有名的太监赵高,官方名字可能很多比如宦官...)
      “陛下驾到。”
      此时,李世民在威严的走了上来,坐在了龙椅上。
      今天很特别,本没有资格上早朝的皇子们一一到场。
      “陛下圣明!”百官鞠躬作辑行礼。
      “免礼平身。”李世民出言到。
      “陛下,臣有要事禀告!!”孔颖达直接站了出来。
      “爱卿,请言。”
      “太子行为不检,荒唐淫乱,更是犯上作乱,臣恳请陛下严惩太子,以正朝纲。”
      说起来,李承乾也可怜。
      于志宁动不动就是批评,孔颖达更是将李承乾比作秦二世,张玄素更是无时不刻的在谏言。
      三个人,一个比一个会喷,每日都打小报告,这是个人都要崩溃。
      “众爱卿商议,朕不便多言!”
      李世民面色平静,目露狠色的看着孔颖达。
      尽管他知道,李承乾迟早要处理,但毕竟是他的儿子,他也不想处理,直接丢给了文武百官。
      “这...”
      “造反,按律...当...”
      “可那是太子...”
      百官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这件事根本无需商讨,造反按律当斩!
      正在这时,李泰站了出来:“陛下,上不失做慈父,下亦可享尽天年,这事不如将太子贬为庶人。”
      百官面面相觑,觉得这大概是最好的结果了。
      “臣附议!”
      “臣附议...”
      于是,这件事,便这么定下来来了。
      “唉,便这么办吧!”
      李世民长吁一口气,总算是保住了李承乾的性命,目光不留痕迹的看了李泰一眼。
      正在这时,孔颖达又站了出来“陛下,臣有本奏。”
      “爱卿,请言。”
      “臣弹劾魏王,身穿太子礼服,尊卑不分,更是在朝天门纵马,有背礼节,请陛下惩治。”
      “哼~”李世民很是不喜,当即便维护起了李泰道。
      “礼服乃是朕赐的,马亦是朕赐

第十二章 五姓七望,三分天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