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早晨的雾气刚刚随着日头的出现而被驱散了开来,一束阳光穿破了大气层,穿过了别墅的大窗,直接照射到了客厅里面。
整个客厅都亮堂了起来,徐川和李佳骏正在默默的等待着李文兵的抉择,漫长的等待,终于得出了一个结果。
李文兵看着已经被抽完的香烟,闭上了眼睛,思考了很长时间,当日头照耀进来的瞬间,李文兵睁开了他那双虎目,一股坚毅果决的眼神照射了出来。
李文兵对着徐川语气肯定的说道:是生是死就看这一波了,徐川你先说一说你的计划,看看有什么可以查缺补漏的情况,现在我们已经站在了同一战线上了。
徐川看着李文兵已经同意了,心中大定,毕竟系统交代的任务是要以李文兵为主人公来进行完成的,徐川刚开始就是这样想的。
徐川缓缓的讲述了他的计划。一共分为三步,第一步是利用这次刘杰辉的指挥不当这一点初步攻击刘杰辉的内部势力。
第二步是利用刘杰辉的任人不当以及刘杰辉可能会引入廉政公署来参与警务处内部的权利更替这一点把他拉下决策层的位置,同时辅以李文兵在徐川的协助下成功的找回被绑的警员以及失踪的冲锋车和赎金的惊天大功。
当然徐川向李文兵只是阐述了前面的任人不当,而后面的事情毕竟还未发生。就没有阐述出来,徐川只是占着有了看过电影的先知才知道的,与其让李文兵怀疑,还不如先隐藏起来这一点。毕竟徐川总不能对李文兵说他能够预知未来。这也是比较扯的一件事。
最后一步就是徐川亲自前往中枢机关,尤其是位于京都中专门管辖港府的部门,港交办,舌战高层,让他们失去对刘杰辉的信心的同时,增强李文兵的份量,将其推上权利的座位。
当然了这段时间也同时要求李文兵在港府内部要有同盟者的存在,这对李文兵来说也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他也要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徐川尤其强调了尤其是在律政司中要有自己人。徐川想到的是简奥伟大律师,他便是一个不错的同盟者。
徐川同时还列出了他们的敌人,一共有两个势力。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港英派,徐川和李文兵的头号大敌,其次才是刘杰辉代表的管理处的警务处内部势力。
徐川详细的对两方势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也将他们的优点与弱点逐一列举给了李文兵。
李佳骏在一旁也听得津津有味,愈加佩服起徐川的思维逻辑,甚至想要拜师求教一番。
港英派,作为残留的毒瘤势力,主要还是以华人为主的一些官员或是社会人士,配以某些拥有港籍的英吉利人。
港英派的起源是源于一项法律的颁布:民意法则。这一细则是在两国谈判之后由英吉利人颁布的,而当时的英吉利人是出于某种不可言喻的目的而做的这件事情。
民意法则中阐述了港府人即将拥有的一项权利,拥有了对官员的任用具有罢免或是推举的权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一项在港府历史上抗争了将近一百余年都没有被通过的法则,却在仅仅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面便被出台,并以极快的效率被当局行政机关迅速的在全港府内铺开。
这是一件非常讽刺的事情,在徐川看来。
但是这在某些港英派的人看来,这是他们自己斗争而取得的胜利,他们为之欢呼的同时却忘记了自己的肤色,这很令徐川作呕。
港府在选举法内一共分为十五个选区,由相应选区成年人运用推举权力,来选举出一系列的议员代替行使权利。
也因此当时仍然是当权的英吉利人,通过媒体等大力鼓吹这一举措的历史意义。
第18章 行动部署[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