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29章 得万金油[1/2页]

寒门仕子 佯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又聊了一会儿,孟岚山突然说道:“最近,我在分析一种药材的煎制原理,没曾想,越是深入思考,就越觉得捉摸不透,真是令人费解。少丞也是博学之人,不妨帮我分析一二?”

 “呵呵,能把先生难住的,肯定不是一般的难题,学生虽有半吊子学问,怕也是回答不出来。更何况,您问的又是关于医学方面的症结,学生就更不擅长了。”齐誉很有自知之明地说道。

 “先莫忙着自谦,且听我表述出来。”

 “是!”

 接下来,孟岚山就把自己口中的那道难题给述了出来。

 他所提到的乃是一味叫做薄荷的草药,此药多用于风热引起的表证,属于是感冒类药方的常用药。

 然而,在煎制此药的过程当中,由于它的属性轻清而上浮,故而常选为是后下。

 这话什么意思呢?

 通俗一点来说就是,等这汤药熬得差不多了接近出锅时,才可将薄荷放入到锅中混合起来继续熬,若是放早了或者是久煮了,它的药效就会大打折扣甚至是完全丧失。

 这是煎药中的基本常识,任何医者都了然于胸。

 可是,薄荷为什么要后下呢?

 在久煮的过程当中,它到底丢失了什么成分呢?

 就是这么一个很普通、很常见现象,引发了孟岚山的深入思考。

 他言称,自打自己研究了西方医学之后,就对医学上的各种常见现象有了全新的洞察视角。他感觉,自己的这种思维方式,已经超越了传统医学中的道和术,有点打破砂锅去问底的意思。

 齐誉算是听出来了,先生这是于不知不觉中,步入到了科学的视界里,他追求道理,追求真相,态度非常端正。

 要知道,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境界。

 呵呵,伟大的牛顿不就是从思考苹果落地这种简单的现象开始,一步步地走上了学术之巅吗?

 现在只是把苹果换成了薄荷。

 那么,孟岚山的这个问题到底难不难呢?

 在齐大郎看来,其实并不算难。

 且听他的解题:

 “先生,在薄荷之中含有一种叫做挥发油的物质,而就是它的存与留,才产生了不同的药效。”

 孟岚山一怔,道:“挥发油,这又是何物?”

 齐誉解释说:“这是一种在高温下很容易挥发的罕见物质,而薄荷,就恰巧含有这种成分。所以,在传统的煎药环节中,这味草药必须后下。也只有这样操作,才能保留住内含的挥发油。”

 原来是这样呀!

 这席话就如同是醍醐灌顶,令孟岚山茅塞顿开。

 不过,他还是坚持做个实验看看,待用事实证明过了之后,再下定论不迟。

 至于用什么方法证明出来,孟岚山已经琢磨出了可行门道。

 那到底是什么呢?

 传统工艺——蒸馏!

 这门技艺可谓是历史悠久,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莫过于是蒸酒了,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五谷杂粮,都可以通过这个方法摄取到酒液。

 理论上来说,薄荷中的挥发油由于不耐高温,肯定也可以通过蒸馏的方法提取出来。在

第329章 得万金油[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