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68章 青溪教书(下)[1/2页]

长生从外门弟子开始 爱易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青溪镇的春日总是来得早。才二月初,山坡上的野花就已星星点点地绽放。明德堂前的桃树也抽出了嫩芽,远远望去如一团淡粉色的云。
  张领军站在桃树下,手中握着一卷新抄写的《论语》。三年来,他的面容几乎没什么变化,只是眉宇间多了几分儒雅气度,看起来越发像个真正的教书先生了。
  "先生!"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气喘吁吁地跑来,"县里来人了,说是要找您!"
  张领军眉头微蹙。自从三年前击退山匪后,他在青溪镇的地位超然,连里正见了都要恭敬地称一声"韩先生"。县衙的人突然造访,怕是有什么变故。
  "石头,去告诉你师娘。"他整了整衣冠,向镇公所走去。
  镇公所前停着一辆装饰华美的马车,几个衙役模样的人正在喝茶。见张领军到来,一个留着山羊胡的中年男子起身拱手:
  "可是韩先生当面?在下青山县主簿周文焕。"
  张领军还礼:"正是韩某。不知周主簿远道而来,有何指教?"
  周主簿笑容可掬:"大喜事啊!县令大人听闻韩先生德才兼备,特举荐先生为青山县学教谕,秩正八品。这是委任文书。"
  张领军接过文书,心中了然。三年来,他教授的学童中有三个考中了童生,这在偏远山区堪称奇迹。县令这是看中了他的教学能力。
  "韩某山野之人,恐怕难当此任..."
  "先生莫要推辞。"周主簿压低声音,"实不相瞒,知府大人明年要考察各县文教,县令也是着急啊。先生若肯出山,束修从优。"
  张领军略作沉吟:"容韩某与内子商议,三日后答复如何?"
  送走周主簿,张领军回到草堂。苏清荷正在后院晾晒药材,听了此事后笑道:"这不是正好?《浩然正气诀》第三层需'为政以德',你迟迟无法突破,或许就差这一步。"
  张领军点头。三年来,他教书育人,浩然气已小有成就,但始终卡在第二层巅峰。看来光是教书还不够,需得真正经世济民才行。
  三日后,张领军接受了委任。临行前,青溪镇百姓自发相送,几个年长的学生更是红了眼眶。
  "记住,"张领军最后叮嘱道,"读书不为功名,为的是明理做人。"
  马车缓缓驶离青溪镇,张领军望着渐渐远去的山影,心中竟有一丝不舍。这三年是他修行以来最平静的时光,差点让他忘记了外面的血雨腥风。
  "在想什么?"苏清荷问。
  张领军收回目光:"在想金刚寺的人会不会找到这里。"
  苏清荷握住他的手:"有《文渊总纲》遮掩天机,加上你我这几年深居简出,他们没那么容易找到。倒是你,准备如何当好这个教谕?"
  "尽我所能。"张领军望向远处隐约可见的县城轮廓,"既然要养浩然气,就当真做些实事。"
  青山县是个中等偏下的穷县,县学破败不堪,学生不足二十人。张领军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修学舍,自己捐出了一半俸禄。接着又改革课程,除了四书五经,还增设了算学、农桑等实用科目。
  最让学子们惊讶的是,这位新教谕居然亲自下田示范如何堆肥选种,还编写了一本《农事要术》,图文并茂,连不识字的农夫都能看懂。
  "先生,"一个年轻学子忍不住问,"我们读书人学这些粗鄙之事,是否有些不妥?"
  张领军正在示范如何嫁接果树,闻言头也不抬:"民以食为天。不懂农事,将来为官如何劝课农桑?"
  学子哑然。渐渐地,县学风气为之一变,连带着整个青山县都开始重视农耕。一年后,全县粮食增收三成,县令乐得合不拢嘴。
  这一日,张领军正在批改课业,忽然感到体内浩然气一阵激荡。他放下

第68章 青溪教书(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