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董卓听完了李儒的建议后,当即大喜过望,夸赞对方果然厉害。
      可夸着夸着,难题也随之而来。
      派谁去代表“朝廷”,实则是代表自己去犒赏李云义的胜利之师?
      “在下可以推荐一人,就是不知道相国属不属意了。”李儒见董卓有些抓耳挠腮之后,思索了一番,再次建言道。
      “哦?文优快快说来,老夫不信别人,还能不信文优你吗?”董卓连忙说道。
      当初可就是李儒建议他带兵进入洛阳,接了皇帝之围,更是帮助他当上了相国,兴了废黜帝位之举。
      甚至去年若不是李儒果断焚烧了洛阳,半强迫着董卓迁都长安。
      怕是在去年,董卓就已经被十八路诸侯给围攻至死了。
      由此可见,董卓对李儒的信任究竟到了什么地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董卓相信,就算他日后众叛亲离了,他的嫡子嫡女想杀他,李儒都不会背叛他。
      “在下手下刀笔吏,贾诩。”
      李儒一字一句道。
      “好,那就由他去办。”
      董卓对贾诩有点印象,记得他曾是李儒手下,为数不多的幕僚之一。
      不过和其他争相在他董卓面前表现,争取更上一层楼的李儒幕僚相比,贾诩似乎非常平庸,每次都只会将眼前的事情处理好,一点也不会去争功夺权。
      怎么看都像是西汉开国之时,信奉的黄老派之流。
      其实这倒是董卓想差了,贾诩并不是黄老一派的传人,他一直信奉的也不是无为而治。
      原时空中,他是东汉末年三国以来,最聪明,也是最厉害的顶级谋士之一。
      不过显然董卓并不知道这些,也不知道贾诩其实十分厉害,却只知道藏拙,当李儒提起这人后,董卓给予了对方充分的信任。
      “不,他不是,也不能成为正使。”
      谁知道,李儒对于董卓的决定进行了否决,这让董卓有些郁闷,连忙问道:“这又是为何?”
      “相爷,您糊涂啊。”李儒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咱们虽然是要行‘暗度陈仓之策,可也不能太过于明目张胆了不是?”
      “朝廷前去犒赏地方郡兵的正使只是一个小小的刀笔吏,这昭然若揭之心,是不是太明显了一点?”
      “别的不说,这北海郡代署太守能够收复乐安郡,赶走黄巾乱军的几名渠帅,肯定不是个傻子。”
      “那文优的意思是?”董卓算是明白了,这种烧脑的事情就不该问,让李儒代替自己办妥不就行了?
      真他吗的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贾诩为副使,正使另择他人,最好是能够代表朝廷,也能够代表皇帝的。”李儒不假思索道。
      又能代表朝廷,还能代表皇帝?
      董卓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完全是下意识的喊道:“那不就是宦官吗?”
      “对,宦官!”李儒也眼前一亮道。
      ......
      初平二年十一月初,经历了长大半个月的奔波,由刘协身边的宦官高杰、贾诩组成的使团,带着大批犒赏军队的辎重物资,

第183章 何为妙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