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004章 修边墙[1/2页]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兵部的调令,最先接到的自然是近在咫尺的蓟镇。
     在军令还在通过驿道快马送往淮安的时候,戚继光已经在三屯营总兵府看到了兵部的公文。
     公文内容很简单,并没有说明辽东的局势,而是只要求他尽快组建一支万人规模的兵马,等待兵部下一步的命令。
     万人兵马,这个字眼很是敏感,因为此前他在和魏广德、谭纶讨论时就已经提到过,是准备用在辽东战场上的。
     只不过,让戚继光惊讶的是,兵部的命令,貌似提前了小半年时间。
     按照当时的说法,应该要等到五、六月间才会进行准备,所以他这段时间还在按部就班训练新编练的辎重营。
     虽然不知底细,但戚继光还是敏感的发觉,应该是辽东那边出了变故。
     不过这些貌似和他关系不大,他现在要做的,自然是考虑如何编制这支人马。
     一个马营和一个步营是一定要带上的,这就占了约六千人,剩余四千他打算全部带上车营。
     只不过按照之前的计划,应该是一个车营加一个辎重营,兵力刚好四千多一些。
     但是辎重营刚刚组建完成,训练并未结束,即便有从车营抽调的老兵为骨架,要训练出来也需要小半年时间。
     所以,戚继光在短暂考虑后,就决定此次北上的全部抽调车营和辎重营中的老兵,毕竟都是完成训练的,只是把偏厢车换成大车。
     大车不足的部分,才带着偏厢车凑数。
     虽然兵部和蓟辽总督那边给了便利,可毕竟打造大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各处采买木料,召集工匠用心打造,也是需要花时间的。
     戚继光手下的兵,可不会装备制作粗糙的装备上战场。
     三屯营蓟镇大军开始紧张的抽选和编练,而兵部的调令经过数日的奔波也到了淮安,到了王宗沐手中。
     原本打算让俞大猷的水师携带此次三十万石漕粮去天津,可是看到兵部文书,王宗沐就知道,此次还是得抽调漕船出海。
     俞大猷的水师船队要运载戚继光手下万人规模的蓟镇军北上辽东,那他就得好好计算下,需要抽调多少漕船跟随。
     俞大猷的船队本身的运载量加上漕船,原计划通过海路运送三十万石漕粮,现今却要转运盖州,还有那支兵马,所需的海船数量就极其庞大了。
     想到有万人兵马需要运输,还有那么多漕粮,王宗沐不免产生了更大胆的想法。
     现今大量漕船拥挤在淮安一带,等待黄河上游凌汛过境,从中选出上好的漕船出海不是大事儿,关键他还在考虑是不是增大海运漕粮的运量。
     是的,他打算一次凑足五十万石漕粮运往天津,到港后卸下二十万石漕粮,带着三十万石漕粮和蓟镇军马前往盖州。
     二十万石漕粮所需战船当然是不够运输蓟镇的万人军团的,可先运送全部兵马和部分漕粮过去。
     剩下的漕粮,就先卸在天津,船队跑两趟天津和盖州的线路就是了。
     要知道,天津到盖州行船,来回也不过三五日,就算加上装货的时间,也就是多出一两日而已。
     前后不过十日,王宗沐认为,戚继光的兵马应该是等得起的。
     是的,虽然他接到的公文里也没有辽东战报的消息,可王宗沐还是多少猜的辽东那边怕是有战事发生,否则很难理解为何要从蓟镇调兵北上。
     自从隆庆年间,大同和议签订后,大明北方最大的威胁蒙古人已经基本消除,这两年北部九边战事都已经稍缓。
     虽然去岁听说曾有蒙古人进犯过蓟镇,但是被戚继光率兵打的丢盔弃甲,落荒而逃,首领都被抓住了。
     之后,蓟镇外的蒙古人就彻底老实了,不敢再捋虎须。
     现在大明还有战事的地方,除了西南土司时不时有暴乱外,也就只剩下辽东。
     辽东东北有女真部族,西面是蒙古土蛮部。
     土蛮部只是名义上归顺俺答汗,但实际行事却是我行我素,根本就不受俺答汗的命令。
     “辽东,难道朝廷是要对女真人动手了?”
     王宗沐嘴里念叨一句。
     读书人自然知道成化犁廷的典故,知道当时女真部族不服王化作乱,最后朝廷震怒,调集大军进行剿灭,之后女真人就安稳了百年。
     想想也是,已经过去一百年了,当时被削弱的女真部族应该又重新壮大起来了,也难怪这两年辽东折了好几位总兵将官在那里。
     想到这里,王宗沐当即打算此次选船之事就不假手他人,他要亲自去做这件事儿,还要对漕军言明其中厉害。
     涉及到朝廷的军国大事,任何人敢造次和谋反无异,必然要施以极刑。
     他也是担心当初那事儿再次发生,先警告一番,免得说是不教而诛。
     想到这里,王宗沐当即派人紧急通知漕运总兵到总督衙门来说话,晓以利害。
     戚继光和王宗沐都开始做着准备,而还在海上漂着的俞大猷当然不知道,等他到达淮安后,原本的运粮任务会变得复杂起来,即将承担起向辽东运兵的重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辽东巡抚衙门,张学颜此时也收到京城兵部的文书,让他尽快联系女真诸部首领言明朝廷的态度。
     看完公文,张学颜就觉得手脚发凉。
     他知道,这份文书其实就是对他之前那份奏疏的一个反应。
     因为对李成梁不满,所以他有心拖延边墙之事。
     但是看到这份文书他就知道,朝廷不仅没有因为这次战败打起退堂鼓,反而把发动的时间提前了。
     可见,朝中主战派显然是占着绝对上风。
     张学颜不免有些心悸,他以为朝中诸公未必有多少人支持对外用兵的。
     即便当初知道是首辅大人对于开疆拓土很有兴趣,可以为看到此次几千人的伤亡,大抵也心生惧意了。
     要知道,文官大多不喜欢麻烦,并不愿意获取所谓的军功。
     他们还是更在意自己的清名,所以他才会上奏请求暂缓建宽甸六堡之事,就是想着得到朝中大人们的支持,最好放弃此事。
     自然,辽东就安稳了。
     放下手中公文,张学颜思索片刻便叫来师爷,让他你自己的名义拟写多份请柬,自然是要给女真诸部的首领送去,请他们到辽阳来一叙。
     “请柬发给栋鄂部王兀堂,海西女真哈达部王台,叶赫部清佳砮和杨吉砮.....”
     张学

第1004章 修边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