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49章 李成梁的决断[1/2页]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以往辽东战场,都是以击溃战为主,李成梁根本就不会考虑围歼敌人。
     这次到云南作战,还真给他出了道难题,以前没做过。
     就在李成梁考虑保险的处置手段时,耳中就听到儿子的话。
     “爹,这里呢?”
     李如松手指点向保山和施甸后面不远的两个城池,一个是细甸、一个则是永平。
     永平,本就在他考虑范围内,倒是细甸,李成梁没有考虑。
     不是他看不到这个位置的优越,可这里是湾甸,也是土司的地盘。
     受到罗汝芳的影响,他现在对地方土司那是一百二十个不放心,自然不愿意把军队布置到那里。
     不过,李如松显然有过考虑,他继续说道:“爹的顾虑孩儿知道,大军进驻细甸,就把当地土司给禁足就是了,把他的手下都顶到前线去,让他们做炮灰。
     要是不识相,直接说他通缅,我让老四带人抄了他的家就是了。”
     “嘶.....”
     李如松的想法,把李成梁吓了一跳。
     够狠。
     也不怪李如松年纪轻轻就已经如此心狠手辣,在边镇,这样的事儿大家已经司空见惯。
     有了仇恨,一些人就会利用和周围民族开战的机会斩草除根,处理掉对头,反正都是把灾祸引向敌袭就好了。
     上面的官老爷,一般也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作风,是不会给死人张目的。
     李成梁能从守备爬到总兵官位置,手上自然也不干净,更别说为了自己的军功,他强取豪夺,从各地卫所强行抽调精兵强将到自己的家丁队,得罪的人自然不老少。
     为了养兵,也是大肆克扣朝廷拨付的军饷,侵占辽东的田地。
     虽然发迹时间比较晚,但李家的财力在辽东已经是非常可观,绝对名列前茅。
     实际上,原本历史上李家是辽东当然的土皇帝,可以说富甲辽东,而围绕李家发迹的家族更是不少。
     明末辽东的军将头子,大多都是跟随李家发家,都是辽东数得着的大地主,大商贾。
     李如松作为李成梁的大儿,多多少少也接触到一些,所以在此时提出这样的策略其实并不足为奇。
     “为父担心的不是这个。”
     不过,李成梁是从底层摸爬滚打起来的人,比之李如松更加心狠手辣。
     从当初他率兵攻打王杲,在攻陷古勒寨后第一时间就下达屠城的命令就可见一斑。
     古时的军将,多是视人命如草芥般的人。
     别说用普通汉人百姓头颅杀良冒功,杀几个土司,那就更没有负罪感。
     只是,李成梁心中确实有担心,只是李如松理解差了。
     “爹,你担心什么?”
     听到自家爹爹的话,李如松马上就出声询问道。
     “这事儿我和你说过,我李家的荣华富贵,全在这次对缅甸用兵之上。
     打赢了,我们家就有机会成为勋贵,成为与国同休的家族。
     可若是打败了......”
     李成梁没有说下去,他知道儿子应该能懂他的意思。
     果然,李如松当即就说道:‘怎么可能会败,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是啊,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会败,但是若按照先前所说,引缅军入境。
     计划进展顺利,可云南这边的御史就上奏弹劾为父呢?
     听到缅军打破大明边境,攻城掠地,自扰百姓,朝廷会不会因此就罢免为父。”
     李成梁语气沉重的说道。
     “嘶.....”
     李如松倒吸一口凉气,他现在理解为什么老父亲会犹豫不决了。
     以往在辽东,他们没少这么干。
     故意调走边境上本就不多的明军,制造让鞑子叩边的机会。
     等把人吸引进来,再用李家的家丁队突袭敌人的后方,捣毁他们的粮草和营地,再调动四面明军合围,就能把敌人吓得挑头就跑,他们就一路衔尾追杀。
     打完了,就向朝廷报功。
     因为是鞑子偷袭,边境丢几个城堡很正常吧。
     李总兵率兵驱逐敌军,收复失地,获得无数斩获很正常吧,朝廷是不是就该论功行赏。
     这一招,貌似这次对缅甸军队的战斗是不能用的。
     明军早有防备,若是还被人打破边关城池,杀进大明境内,御史弹劾,他们父子还真没法解释。
     “父亲,要不把计划提前报备兵部?”
     李如松迟疑片刻才说道。
     在他想来,预先报备,御史再弹劾,朝廷自然不会采纳。
     “唉.....朝廷不会同意的。”
     李成梁叹气说道,“朝廷怎么可能同意我们的计划,真要实施,那必然会下令坚壁清野,把边境百姓内迁,减少损失。
     可如此,计划也就暴露了,那莽应龙还会上当吗?”
     李成梁的想法自然是对的,虽然为官者其实对于百姓多不以为然,但是在战事面前,他们还是会虚假的表达自己对战火涂炭下黎民百姓的关心。
     真要按过去,大军打算请君入瓮,围而歼之,朝廷绝对会要求他们把百姓后撤,避免生灵涂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借此彰显朝廷对百姓的关怀,说不得还会下拨些赈灾钱粮。
     当然,这些东西最后能不能到百姓手里,能有多少,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但朝廷肯定是要这么做的。
     李成梁曾经一心从文,想要考个进士功名,自然对文官那一套虚伪的作风了解很深。
     “既然如此,那可不采纳罗御史的对策,直接出兵孟养,正面击溃缅军,打败莽应龙?”
     李如松知道此策行不通,于是马上提议道。
     “那罗汝芳的计策若是在平时倒还好说,可你没听到他说的,千崖、陇川等地土司不稳,谁知道他们这些人有没有和缅甸莽应龙暗中勾接。
     若真有勾接,出兵孟养就等于把粮道双手送到莽应龙手里。
     大军没有后勤辎重补给,你认为我们这趟出去还有机会回来吗?”
     李成梁现在的境地,当真是进退两难。
     打出去风险最大,不过那还是在战场上。
     可要退下来,风险貌似更大,因为朝廷很可能不给他施展的机会,就以无能渎职,丧师失地的理由处置他。
     “唉,当初在京城的时候,完全不知道云南这边的事儿如此复杂,否则我当初就不会应下此事。
     我宁愿留在京城做个无权无势的兵将头子,也好过现在这样提心吊胆的生活。”
     李成梁现在真的有点后悔。
     在辽东,他说了算,根本就没现在这么多后顾之忧。第1149章 李成梁的决断[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