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96章 保山炮声[1/2页]

隆万盛世 平行空间来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增调两队神机上城墙。”
     李成梁淡淡命令道。
     听到对方主将居然在军队里有如此之高的威望,李成梁不心惊也不行了。
     他已经可以预料到,一旦缅军开始攻打保山城,一开始那铁定是气势如虹。
     如果不能在一开始就把对方的嚣张气焰打下去,这仗可就有点难打了。
     到目前为止,李成梁还是把他的对手看做是一个有勇有谋之辈,不知道人家偷偷学习《三国演义》,已经自认为是一个优秀的统帅,已经先给他安排上一个心理战。
     也不知道明日线贵阵前叫阵,会不会给李成梁一个惊喜。
     “是,大帅。”
     身后的沐昌祚马上答道。
     明军自建军起,朱元璋就很重视火器,所以一般说到这段,都会是说明军中大量装备火器。
     但实际上,明初军队里火器占比不到一成。
     毕竟,火器虽然有一定杀伤力,但其实也就那样,根本不能和几百年后的火器相提并论。
     特别是在重炮和机关枪投入战场以后,战争格局就发现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的明军,其实火器部队占比也就是在两三成之间,这就是普通部队的水平,宣大的马芳军也就是这个水平上。
     而最重视火器的,无疑就是戚继光的军队,在四成到五成之间。
     其中戚继光的步兵营火器比例最高达到五成五,骑兵营则一般是四成。
     李成梁原来指挥的辽东军,火器比例也比较高,接近四成的样子,主要还是朝廷拨付的火器比较多。
     但是他到了西南以后,就发现西南明军火器装备率很低,不到两成,许多部队甚至都发下火器也不适用,都存在仓库里。
     经过整训,现在他手下的军队也只是接近两成的火器装备比率。
     因为火器的落后,这个时代火器兵一般都没有单独编练,而是和其他兵种混合编队,最出名的自然是打遍大江南北的戚继光之鸳鸯阵。
     但是李成梁没时间编练这样的部队,光是站位配合就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所以他直接把火器部队单独成军,集中到一起合练。
     对于炮手来说,自然就是训练他们的熟练度,让他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装填和发射弹药。
     而对于鸟铳手来说,也是一样的,只是多了一个三段击的训练。
     因为这个时代火器的简陋,士卒也只需要学会装填和释放,所以并不存在什么难度。
     不需要他们都懂火器原理等,只要会用就行了。
     对于这种赶鸭子上架的做法,应该说,现在李成梁手里的火器兵已经算是成军了。
     只不过,这些火器兵,平时还是分属各支明军部队。
     也就是说,李成梁带过来的部队,每支都有自己的神机营。
     现在李成梁要单独把神机营拉上城墙来参加防御,自然没太大难度。
     随后,李成梁又安排最近几日,保山各处城墙加强防备,时刻汇报城外动向,这才带着沐昌祚下了城楼。
     “大帅,你对城外莽贼是不是过度担心了,虽然这些年缅族在外域作威作福,那不过是因为没有招惹到我大明。
     之前我没有发兵救援孟密,也只是因为担心那些土司切断我军后路,让我首尾不能相顾,绝不是我怕了他们。”
     沐昌祚开口解释道。
     今日李成梁的反应有点大,这让沐昌祚不得不担心。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怕万一,李成梁不讲武德,把罪责往自己身上推。
     李成梁闻言,先是愣了愣,随后就反应过来。
     笑笑,他才对沐昌祚说道:“国公爷哪里的话,本都绝无那个意思。
     只是今日才知者莽应龙在缅甸号召力如此之强,想到明日缅军攻城必然奋勇,所以才调兵加强防御,有备无患。
     城外缅军虽然势大,可我城里兵马也有好几万人,哪里会怕他,嘿嘿.....”
     说完这话,李成梁侧身看了眼沐昌祚,继续说道:“对缅战策早已确定,现在他们一路推进势如破竹,真是士气最盛之时,我军完全没必要和缅军死磕。
     能够用最小的代价击败敌军,阻止他们继续进兵就够了。
     等缅南消息传到缅军大营,他们抽调精锐返回缅甸救援的时候,才是我军全力反击之时。”
     “不知大公子那里可有消息传来?”
     虽然李成梁的话让沐昌祚打消了大部分疑虑,但他也没有全信李成梁。
     真出了事儿,为了自保,谁知道李成梁会做出什么事儿来。
     他依旧要对李成梁时刻提防着,这才是云南沐家自保的手段。
     其实前些年,沐家就已经在小心提防那些文官,因为他们发现一直被文官集团按照调查。
     自那以后,沐家就对朝廷派到云南来的官员保持着十二分警惕。
     虽然他多少也是受朝廷暗查沐家的获益者,他是第十代黔国公,而第九代黔国公,他的父亲沐朝弼就是因罪夺爵,他有能提前袭了黔国公的爵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现在,沐昌祚收起担忧的心思,开始询问其他战场的消息。
     对此,李成梁只是摇摇头。
     李如松奉命去了孟定府,要带兵包抄缅军后路,但是自出发后就再没往保山送过消息。
     这也是他们在辽东就已经形成的默契,除非打出战绩,否则绝对不会派出信使往回送战报。
     因为战争若还在进行中,向中军汇报军情,若是半道被敌军的斥候拦下来,可就危险了,等于把整个作战计划交付敌人手中。
     这点,李成梁心里清楚,可沐昌祚却不明白,他还是习惯了明军有事无事就向上司汇报军情的模式,根本没考虑到平时和战时的区别。
     不过这也怪不到他,西南除了打反叛土司,何事发生过今日这样的大战。
     而在辽东,辽东军和蒙古、女真之间的战事却时刻都可能爆发。
     “大帅,要不要派人去看看?”
     沐昌祚小声问道。
     “不必。”
     李成梁直截了当回道,“沐公爷大可放心,若有事松儿会派人回报的,若计划进展顺利,自然无须时刻回报保山。
     倒是城外安排的那些暗探,有消息要及时上报,免得错失反击最佳时机。”
     很快,第二天来临。
     明

第1196章 保山炮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