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点师傅有一个流传很广的说法,揉面团要做到三光,这三光就是:面光、手光、盆光。
真正的做到了这三点,这面团就算是揉成了。
当面团揉好了以后,王衍的母亲就拿过了一个大鏊子,放在了火上开始烧起来。
然后开始教李淼怎么将面团擀开,然后将做好的油酥均匀的涂抹在擀开的面上,最后将面卷起来掐成了一个个大小均匀的面剂子。
这些掐好的面剂子,被擀成了一个个碗口大小的薄饼。
王衍的母亲就在鏊子上涂了一点大油,将面饼放在了上面,并不时的翻一下。
“滋滋”的声音在厨房里响起。
当火烧的两面都有一些发黄,整个火烧已经微微的鼓起定型的时候,秦澜将鏊子上的几个火烧放进了烤箱里面烤制。
只有这样烤制出来的火烧,才会外酥里嫩鲜美可口。
这个时候,年糕也已经蒸好了。
王衍按照李战的说法,整形切片晾晒,虽然说当天做出来的年糕没有经过晾晒几天的筋道,但是口感也是很不错的。
不过即使要吃年糕也要等到晚饭的时候了,中午饭就是北方的大火烧。
两家人这是准备,把南北两地的风俗习惯一块过了。
“嗯,真烫。”
王衍来到厨房里面以后,刚好第一炉火烧烤好了,王衍抓起了一个火烧,就向着嘴巴里面塞去,被烫的直哈气。
“瞧你那馋猫样子,这么大的人就不能有点出息吗?你可是国家领导人啊。”
秦澜用手指,在王衍的脑门上点了一下。
“领导人怎么了?领导人不还是你儿子吗?只要是你儿子,在家里面我就是个宝宝。”
王衍的嘴巴里面含着烧饼,有些不清不楚的说道。
“行行行,你是个宝宝,赶快去把餐桌上收拾一下,一会儿准备吃饭了。”
秦澜看着嬉皮笑脸的王衍,将他从厨房里推了出去。
中午北方的特色大烩菜,晚上南方的特色螃蟹炒年糕,一家人吃的其乐融融。
......
到了农历二十四的清晨,王衍也是早早的就回到了家里,等他回到家里以后,王洪国早已经将泡好了黄豆和石磨都准备好了,就等着他回来推磨了。
咯吱吱的推磨声,王岩家的阳台上响起。
豆子被碾成豆渣以后,混合着浆水从石磨中流了出来,滴落到下面的水桶中。
做豆腐也是一件工序十分繁琐的事情。
磨好了豆子以后还要滤浆、煮浆、点卤水、压制,当做一切都做好了以后,这一天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
其实最忙的时间要数二十七、二十八这两天。
炸油馍、炸丸子、炸酥肉、烧红肉、炸鱼、炸鸡、蒸馒头,都是在这两天完成的。
当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王衍和李淼两人才知道操持一个家庭的不易。
回想起自己的父
第110章 在家里就是个宝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