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这……”
      古县令也觉得有些不太相信,这张试卷颇合他的心意,而且文章颇为老道,休说是县试,恐怕府院两试也会一举通过。
      他不由想起先前在文庙与少年相遇的一幕。
      普普通通一儒生。
      不像是才学横溢的人啊。
      古县令皱着眉,走上前去,发现在考卷上面当先的考号正是‘地丁辰三个字,与号谱上的考号和姓名对应。
      他又看了一眼考卷,忍不住发笑,摇头道:“这个白贵,是个聪明人啊!”
      “县尊此言何意?”
      刘师爷有眼色的上前捧场,古县令这句话就是意味着他现在有了谈兴。
      “你看一看这张试卷。”
      古县令将试卷递给了刘师爷,然后缓缓说道:“当年张太岳成为翰林院庶吉士之后,在嘉靖二十八年上书《论时政疏》,陈述前明弊病,但这奏疏没有引起嘉靖和严嵩的重视,不然他也早就被贬官了,而后隐忍负重二十九年,才开革变法……”
      “可这文章上皆是保守,无言西学之道。”刘师爷捧着试卷,紧缩眉心,他也看了不少应试考生的试卷,不乏说要大开国门,竭力学习西学,可这文章一个字都没有提到。
      “所以这才是聪明人……”
      古县令和刘师爷对视一眼,皆是明白了这个道理。
      谈该不该变法,不是你们这些刚刚参加县试的儒生能提的,要提的,也是朝堂上的中枢宰执。到了这个份上,说的做的才算准!
      凡事论迹不论心!
      “那县尊的意思是……”
      刘师爷明知故问。
      聪明人不会犯事,至少在他任内不会犯事。
      朱先生是聪明人,但他不懂得什么是明哲保身之道,所以他既聪明,也不聪明。
      “他本来就是本县令看重的案首,本官还能有什么看法!”
      古县令捧起侍女泡好的热茶,轻轻抿了一口。
      “是是是!”
      “是我糊涂了。”
      刘师爷立刻反映了过来。
      现在白贵可是按照才学被古县令选中的,那么等到放榜的时候,再说白鹿村出现了祥瑞,这也不迟,这反倒更能加大祥瑞的作用。
      ……
      距离正试过后的第三日。
      县衙放榜了。
      “快,兄台,还在这个饮茶作甚,赶紧去县衙,县衙就要发案了。”
      一道声音自食铺门口传来,早就等候多时的考生三五成群从县城各处鱼贯而出,有的性子急的,连忙朝着县衙奔去,想抢占一个好位置。
      人潮汇集,人挤人。
      这可比年关时,滋水县表演的社火还要轰动。
      “走,我们也去吧。”
      书院内,白孝文听见街上的喊声,起身邀着三人一同去看榜。
      他看到神色稍有些失落的鹿兆鹏,安慰道:“兆鹏,谁说县尊一定会罢免该变法的文章,只要你不出格,县尊说不定也会将你录在副榜。”
      副榜,入了副榜的考生是第一次没有考好,可以参加下一次考试。这往往是虽然不合县令心意,但是惜其才,录入副榜。在接下来的考试中,若是入了县尊的眼,说不定也能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
      鹿兆鹏神色缓和,和几人一同出去。
      走到街头。
      只听见响

45、得中案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