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为何顾左右而言他?莫非这其中还有别的隐情么?”黛琦忽然诈他一句。
掌柜面色一变,当即翻脸:“哪有什么隐情,老夫阴沟里翻船了不行么?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你们两个小郎真真是不懂事,非要将老夫的脸面踩地上去吗?老夫这里没存粮,你们赶紧走。”
这回不仅什么都没问出来,还直接被人扫地出门了。
被推出米铺的时候,两人的表情还有点懵。而身后铺子的大门已经关上了,反正没货,开门也没什么意义,干脆眼不见为净。
“算了,走吧。”黛琦拉着杨广走下台阶。
出了米铺,杨广神情有些阴郁。负着手一言不发的往前走,并且眉头紧蹙陷入深思。
“看来这并州的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深的多。”杨广沉声道,“远不止旱灾这么简单。”
不论是如泥牛入海的赈灾钱粮,还是大肆收粮趁机抬价的兖州商人,都充满了蹊跷之处。而对此毫无作为的并州官府同样可疑。
“嗯,最可疑的便是这批兖州商人。”黛琦接过话茬,“他们显然是提前知晓了并州将有大旱,有预谋的大肆收粮,然后趁着旱灾粮食紧缺恶意抬高米价,压榨百姓。”
“就怕所谓兖州商人的身份也是假的。”杨广轻哼一声,继续往前走去。
两人不知不觉走出了坊市,索性加快脚步出了城去。
到了城外,人迹便十分稀少了。如今天气炎热,土地干旱,人们都尽量躲在家中减少体力和水分消耗。
汾水就在晋阳城边,且穿城而过,河流水位大降,距离底部也不过丈余了。若是再这么旱下去,迟早会彻底干涸。
两人顺着河流往北,见河边还有废弃的翻车。此车是灌溉之用,然而需要人力或者畜力才能运转。
查看了一会,两人远离河流顺着皲裂的大道往东北而去,约莫过了五六里,前方出现一座村庄,周边是农田。
因临近汾水,这里的村民们还是每日不辞辛劳的前去挑水浇灌,所以这里的庄稼尚且存活,只是长势到底不如风调雨顺之年。
“像这种程度的干旱,若是及时灌溉倒也还有得救。”黛琦一眼扫过周边庄稼,“然而那些远离水源的农田怕是已经来不及了。”
“能保住多少就保住多少,至少收过这一茬还能暂缓一时的灾情。不足的,只能想办法从周边调粮过来了。”杨广神色凝重说道,“再者,如今还未入秋,种些秋季粮食也还来得及,但前提是有水。”
“并州境内较大水系除了汾水,还有清宁河和无定河,只是汾水流经晋阳,清宁河流经清苑,无定河流经云中,三条河流几乎都在并州边缘,若清宁河和无定河也不曾干涸,那么旱情最严重的应该就是并州中心区域。”黛琦分析道。
云中即现今大同,清苑即现今保定。晋阳、云中、清苑三地正好呈三角之势相隔,而这三条河流几乎是贴着这三地流过,相当于将并州给围了起来。
“咱们再往东北方过去查探一番。”杨广斟酌片刻,下了决定。
“好。”
二人无暇多留,继续前行。
而越是往东北,干旱便越严重。
离汾水路途近的还能徒步挑水灌溉,但远的就力不从心了。一个天气炎热,人体水分消耗就十分严重,且粮食紧缺腹中空空,不论人畜都无力支撑。
两人脚程极快,几乎以轻功飞掠,此时已经到了三十里之外。
“前面农田聚着不少人,我们过去看看。”黛琦眼尖道。
两人远远便落下身形,然后快步跑去,靠近时又慢了下来,缓缓走近,一边走一边听他们的议论之声。
北方方言与南方不同,这里虽有口音之别,但发音大同小异,基本还能听得懂。
原来这些村民已经支撑不下去了,此时聚在这里是打算将还未完全成熟的庄稼提前割了。
然而这些庄稼颗粒瘦小,若真割了,收成怕是不足去年十之一二。
这才是晋阳城往东北三十里的地方而已,若是再远一些,岂不是真正的颗粒无收?
远的先不管,但眼前的却不是就这么毁了。
于是二人连忙上前阻止:“且慢动手!”
 
第180章 黛琦的承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