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发生了什么一时传不到晋阳来,杨广在送出那份奏疏之后,便和黛琦一起研究起了如何“人工降雨”。
其他的都好解决,最关键的技术性问题是如何把“催化剂”送上云层去。
黛琦的思路是制作射程远的炮仗,将催化剂放置在炮仗顶端,当炮仗飞上云层之后便会爆炸将催化剂洒入云层。
可是说来容易做来难,想要完成这么高难度的任务,炮仗的射程要在四里左右,而且还是向上的射程,得克服自身重力和空气阻力,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杨广坐在一旁听黛琦说出了难点,便也跟着一起苦思冥想起来。
他的思路跟黛琦不同:“不如试试孔明灯?”
孔明灯可比炮仗简单多了,而且还能飞得很高,就是速度慢了一点,而且还飘忽不定。
黛琦闻言眼前一亮:“这个主意不错,是我钻牛角尖了,竟然忘了这茬!不过孔明灯虽然能飞的很高,可如何把催化剂洒下又成了问题,只要解决了这一点,倒是极有实施的可能。”
于是两人又开始集中攻克“如何在孔明灯飞过云层后将催化剂洒下”这一世纪难题。
人力是不可能了,否则直接飞上去就行了,还用什么孔明灯?
那么只能用“物力”,可物是死的,不可能主动将催化剂洒下。
唯一能解决这个难题的方式就是“定时”。
但“定时”是个很高科技的技术,这里一没有电,二没有电子产品,似乎也不太可能完成这么高难度的任务。
不过人类的智慧是无穷的,不能智能定式,那就机械定时。
“我想到了。”黛琦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巧妙的方法,“我们可以将炮仗和孔明灯结合起来,只要想办法让炮仗在孔明灯飞过云层之后爆炸,不就能把催化剂洒下了吗?”
杨广听得若有所思,然后问道:“那么怎么在孔明灯飞过云层之后点燃炮仗呢?”
“可以用蜡烛呀。”黛琦突发奇想,“蜡烛燃烧会不断降低,我们只要把导火线捆在蜡烛烛芯某处,等它燃烧到了自动就会点燃导火线。”
杨广眼前一亮:“妙啊!”
“走,我们先去试验一下。”黛琦雷厉风行,定好了方案,便拉起杨广往外跑去。
王府最空旷之处非演武场莫属,二人便来到了此处准备试验。
命人制作好了一只孔明灯,并在底部连了一根长达四里的丝线后,黛琦让两名侍卫抬起孔明灯,随后将它点燃。
不多时,孔明灯缓缓升空,黛琦手中的丝线也不断拉升。
“殿下和黛侯怎么此时还有闲情放灯?”一名侍卫颇为不解,忍不住悄悄跟另一人私下咬耳朵道。
“你傻啊,殿下是凤子龙孙,肯定可以上达天听,此时这么做必然是向上苍求雨呀。”另一人翻了个白眼,鄙夷道。
这么简单的事都不明白,真是搞不懂这个家伙是怎么混成王府侍卫的。要知道他们在成为王府侍卫之前,可都是禁军出身!而且还是最牛逼的那一批——千牛备身!
先前那名侍卫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还是你见多识广呀。有殿下亲自求雨,看来并州的旱灾很快就能解决了。”
被同僚用如此钦佩的目光注视着,另一人不着痕迹的挺了挺胸脯,面色一派庄严肃穆。
同僚于是也跟着一起肃穆起来。
全程听在耳中的黛琦,不由得悄悄翻了个白眼——一对智障,这都是怎么混成王府侍卫的?看来有必要找个时间提高一下王府侍卫们的知识水平了。
漫长等待中,孔明灯越升越高,若非黛琦和杨广目力极好,都快看不见它的踪影了。
高高的天空上,只隐约看得见一个红点。
而黛琦手中的丝线已经见底,不过由于倾斜的缘故,孔明灯实际上并未飞到四里的高度。
但倾斜的丝线在缓缓拉直,可见孔明灯还能继续上升。
事实上,若是有雨层云和积雨云,那么升到三里以上就可以了。但如今并州天气干旱,别说雨层云和积雨云了,就是高层云和卷层云都十分稀薄,只能寄希望于高达四里的高积云和积云。
没过一会,丝线不再拉直,看来孔明灯已经熄灭了,此时正在缓缓往下落。
于是黛琦连忙转动梭子将丝线重新卷好,如此这只孔明灯便被回收回来还能再用。
当孔明灯落回的时候,两名侍卫都很紧张,甚至先前发出疑惑的那名侍卫还忐忑的问了出来:“殿下、黛侯,求雨成功了吗?”
杨广、黛琦:“……”
&
第190章 上达天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