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了,晚辈还有一事相询。”黛琦忽然想到。
      “小友请说。”无真道人温和的点点头。
      黛琦要问的自然是九重城的消息:“之前晚辈师尊为了追查仙师消息也去了突厥,不知前辈可有见到?”
      “小友是说魔尊啊。”无真道人回想一番,“贫道的确曾见过一次,他似乎往高句丽去了。”
      黛琦:“!”
      这老货也太能浪了吧?
      算了算了,既然他玩的那么开心,那她就不跟着操这份闲心了。
      “那前辈不如就在王府住下?”黛琦试探着做出了邀请。
      无真道人却是直接点头应下,随即道:“不过之前来的仓促,贫道还未曾拜会隋帝,如今大隋迁都,贫道又要在大兴长住,若是不去拜会便失礼了。”
      “晚辈为前辈带路。”杨广忙起身道。
      无真道人来的低调,入宫也同样低调,除了黛琦和杨广,便只有杨坚和独孤伽罗知情。
      对于这位功参造化的武林前辈,杨坚自然是极其欢迎的,若非无真道人淡泊名利,又需刻意隐藏身份,他恨不得办个隆重的宴会甚至跟陈顼似的弄个册封仪式,也给无真道人封个天尊,供奉于他。
      从宫里回来后,无真道人便在晋王府住下闭关了。闭关前,他似是想到了什么,特意提醒黛琦和杨广一句:“两位小友若是得闲,不妨多参悟参悟仙师遗书。”
      “唔。”两人对视一眼,心中微微惊讶,却一时不知无真道人突然说这个有什么深意。
      但无真道人说完便走了,并不多做解释,他们只能自己揣摩。
      将两张仙师遗书摆在桌上,两人研究了一会,却更加迷惑了。仙师遗书的内容说简单也简单,无非就是关于长生不老术和长生不老药的。但这两样恰恰是世间最难、最玄奥晦涩之事。
      君不见古往今来多少帝王执着于此,却求而不得,甚至不得善终。
      “长生之道即便是无真前辈也不得其法,我们又能研究出什么来呢?”杨广突然想到,“莫非是另有玄机?还是说无真前辈的意思是仙师遗书之中藏有长生不老药的下落?”
      黛琦捏着两张仙师遗书正看反看左看右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接着突然灵机一动:“统子,要不你扫描看看?”
      系统:“……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墨。”
      黛琦:“……”谁让你扫描化学成分了!
      系统回她一个无辜的表情。
      算了,这个辣鸡系统是指望不上了。黛琦心中已然放弃,索性将仙师遗书重新收好。
      “既然看不出什么,便先搁在一边日后再说吧。”
      杨广点点头,反正再看下去也是浪费时间,这也不是他们目前非攻克不可的难题,没必要跟它死磕。
      收好仙师遗书之后,黛琦忽然灵机一动,又有坏水往外冒了。她冲杨广勾勾手指,杨广顿时眼皮一抖,心中警惕起来。毕竟他对这货太了解了,一看她这表情就知道没好事。
      不过这回他还真看走眼了,虽然的确也不是什么好事,但那是对别人来说的,对杨广却是大大的好事。
      “怎么了?”但杨广不知道,所以仍旧不明所以的问道。
      “二郎如今也卡在瓶颈了吧?”黛琦意有所指道。
      杨广一怔,随即明白过来黛琦说的是他的武功境界。的确,他突破至广寒秘典第六重也有许久了,内力修为积累已至饱满,但却迟迟无法突破。因为第六重至第七重乃是一道大关卡,不仅仅是功法阶位的差别,更是武功境界的突变。过了这一关,便能跻身江湖一流高手。
      再往后,就是冲着宗师去了——七八重是一个境界,到了第九重就是宗师了。
      “你又想出什么花样来折腾我了?”杨广第一反应是这个。
      毕竟当初在山上练武的时候,他没少吃这货的苦头。
      “二郎怎么能如此想我?”黛琦戏精上身,一副蒙冤受屈的表情,还拿出帕子擦了擦不存在的眼泪。
      杨广表示怕了怕了,连忙转移话题道:“那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黛琦一甩帕子,一副“你怎么这么不开窍”的表情:“无真前辈不正好在吗?他吃过的盐比咱吃过的饭都多,请他指点一二,你当时就能顿悟了呀。”
      杨广眼前一亮,觉得这个主意真妙啊,可随机又迟疑道:“可前辈闭关去了,总不好打扰。”
      “闭关也是要吃饭的嘛。”黛琦给了他一个眼神,“而且到了无真前辈这个境界,闭关其实也就图个清静,无非是打打坐念念经。机会难得,咱得脸皮厚一点才行。”
      杨广沉吟少许,凝重的点点头,觉得实在是有道理,于是他当即起身往外走去:“我这就去厨房看看。”
      黛琦点点头,露出孺子可教的表情。要不是她实在没有长胡须那个特殊技能,估计这会已经捋上了。
      无真道人素来温和,得知杨广有意向他请教,便也不吝教导。于是杨广便每日侍奉左右,毫无亲王架子,完完全全将自己与无真道人的童子摆在一个位置上,如此举动更得了无真道人不少青眼,教导也越发用心。
      光阴飞逝,已然入了暮秋季节。开皇三年的税赋也运送进京,虽然经历了并州大旱,但今年的收成比之去年还是只增不减,修建新都和赈济灾民消耗的钱粮立即得到补充,且大有盈余。
      这与杨坚大力推行大索貌阅、输籍定样和均田令是密不可分的。
      不过与此同时,杨坚又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全国州郡县纷繁复杂,弹丸之地也设州郡,实在冗杂多余。由此还带来人浮于事,尸位素餐的问题。
      总的来说,就是杨坚觉得行政区域太多了,官员人数太庞大了,不仅减低了行政效率,还是一笔庞大的俸禄开支,抠门的开皇帝不乐意了,于是他决定精简州县、裁剪官员。
      但怎么精、怎么裁是门学问

第209章 第N个绝妙主意[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