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潜发荡寒阴,便使川原景象深。入户风泉声沥沥,当轩云岫影沉沉。残云带雨轻飘雪,嫩柳含烟小绽金。虽有眼前诗酒兴,邀游争得称闲心。”
自打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以来,唐朝局变幻之,便以贞观七年为最。
贞观七年,李恪之官扬州,长孙无忌权掌兵部,中书省堂上官着的那个男子。
武媚娘到底不同于寻常女子,这骤然来的一切虽叫她心中生喜,却也并未使她飘然而失了本心,她行事反倒越发地谨慎了。
武媚娘道:“这些京中高门,以往和阿爹,和武家都无甚往来,今日突然邀我,多半是为了殿下,我自不可随意应下什么,免得叫殿下为难。”
她即将成为楚王妃,从圣旨传下的那一刻开始,她的一举一动已经不仅仅代表着她一个小女子了,更多情况下她可以象征着楚王府,象征着李恪,未免给李恪添事,她不轻易允人一言,出言事也是思虑再三,俨然一副谨言慎行的楚王正妃模样了。
武顺看着武媚娘一本正经的模样,心中竟突然对这个原本熟悉非常的小妹多了几分陌生和突然而来的敬畏,也需是因为她即将成为楚王妃的身份,也需是因为她的性子。
武顺换了个话头,转而道:“阿妹看得如何了,可曾看完了?”
武媚娘摇了摇头道:“才看了半,还需些时日。”
武顺闻言,好奇问道:“阿娘要你自己在房中做些女红,绣些衣裳手帕之类的,一来以做嫁用,二来也可平日里赠于殿下,你每日忙着看邸报,如何来得及?”
武媚娘出嫁之期虽不在这几日,但带嫁的一些女红刺绣也该早早地准备起来了,不过眼下武媚娘却每日都忙着看这些邸报,如何有空暇去做那些女红。
不过此事武媚娘倒也并非全无考量,武媚娘笑了笑回道:“无妨,我家殿下乃天潢贵胄,身边岂会缺了这些,更何况殿下志向高远,非是常人,我将这些邸报看地通透了,了然朝中之事才是对他的助益,那些女红不过可有可无罢了,待我看了邸报再做打算吧。”
武媚娘所言自有道理,李恪贵为亲王,又得皇帝宠,李恪婚一应所需自有宫中尚衣局去筹备,哪里用的上她来一针一线地去织,楚王府家业,靠着武媚娘一人要忙到何时去。
武顺听了武媚娘的
第二十六章 请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