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九章 寻机[1/2页]

庶子夺唐 江谨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当初拉拢薛延陀乃是臣之意,此番薛延陀复叛,臣难辞其咎,臣愿统兵北上,解定襄城之危,将功赎过,还望父皇允准。”
      李恪之言在殿之中回响,殿中众人的脸色,已经阴晴不一,但其中还是觉着颇有趣味的居多。
      北结薛延陀,已破突厥,这确是李恪的意思,当初突厥强盛,唐独与之敌难言必胜,李恪建议拉拢薛延陀,由铁勒九部自碛北出兵,袭扰颉利背后,断其粮,扰其兵,前后至少帮唐牵制了三成突厥士卒,为唐平灭突厥出力甚多。
      李恪建议李世民北结薛延陀,无论什么时候,怎么看,都是有功无过,但李恪却偏偏在此事以此事为罪,请求统兵北战,殿中的群臣也多知道李恪的心思。
      恐怕李恪请罪是假,想统兵北上才是真。
      唐军好战,朝中将领了出来,请战薛延陀,才刚刚安静下来的殿又纷扰了起来。
      其实关于统兵人选,李世民早有属意,李世民压了压手,示意众人静下,而后又对长孙无忌问道:“辅机,你是兵部尚书,你可有人选?”
      唐朝中重臣,最不懂李世民心意的是侍中魏征,而最懂李世民的心意的便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乃李世民内兄,少年相识,相交二十余载,长孙无忌跟随李世民的时间最长,自然也最善揣度李世民的心思。
      有时李世民在朝堂上询问长孙无忌的意思,未必是真的在问长孙无忌的意思,而是想借长孙无忌之口说出自己的心思。
      而且长孙无忌和李恪不和,薛延陀又不是非李恪不可定,故而长孙无忌也不愿李恪北上,立下此功,于公于私,长孙无忌都要另举旁人。
      况且定襄城乃阴山要塞,薛延陀兵围定襄城,李世民岂能不知其中之危,可李世民却不先提退敌之事,而是先问退敌后如何置薛延陀,自然是已经有了主帅人选。
      正所谓兵贵神速,李世民行伍出身,亦是当世名帅岂能不知这个道理,李世民之所以如此坐得住,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李世民中意的主帅已经到了北线,或者说他本来就在那边。
      长孙无忌想到了这些,于是开口道:“回禀陛下,我唐幅员广阔,良将如云,薛延陀度设不过小患,若要退敌,又何必自京中遣将,北线并州都督府长史李绩、襄州都督张公瑾、朔州都督苏定方,俱是良将,可败度设。”
   &

第十九章 寻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