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四十六章 改组东厂[1/2页]

从崇祯皇帝开始 有温度的十三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得到这么大一笔钱财,朱由检压抑不住内心的兴奋,批阅奏疏的事也暂时停了下来。
      有了钱就应该花出去,不然储存在仓库,就只是一堆贵金属罢了。
      朱由检开始给这笔钱的使用做一个计划。
      农业研究肯定是首要的,等徐光启带着土豆,红薯等农作物的种子进京,就得安排人员继续培育良种,准备应对崇祯元年的大旱灾。
      军工厂的投入也是必要的,鸟铳已经跟不上时代了,燧发枪才是王道。
      还需要威力更大,更稳定的火炮,这是对付北方鞑子的最好武器。
      毕竟真理在大炮的射程范围之内。
      这就得派人把在壕镜(澳门)的卜加劳铸炮厂的所有工匠全部都“请”到京师来,各行各业的优秀工匠也不能落下。
      朱由检想起了两个人,不知道现在利玛窦有没有去世,汤若望肯定是还在的。
      这个时期来大明的,最出名的传教士就是利玛窦和汤若望了。
      朱由检记得徐光启和利玛窦一起翻译了《几何原本》,和汤若望一起编撰过一本历法,叫《崇祯历书》。
      徐光启还编撰了一本农业科学技术的著作,叫《农政全书》,总结了这几百年的农业生产经验,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
      对于这位学贯中西的顶尖大家,朱由检对其神交已久,早已迫不及待地想要见到徐老爷子了。
      松江府到京师也太远了一些,徐老爷子接到通知从上海出发,估计得将近一个月才能来到京师。
      朱由检正沉思着如何将这笔钱花出去,王承恩进来禀报道:“皇上,曹大人求见。”
      听到是曹化淳来了,朱由检道:“快宣。”
      朱由检之前说过,曹化淳来了可以不用禀报,直接进来便是。
      但曹化淳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变高就恃宠而骄,凡事皆请,从来没有不告而入的。
      曹化淳是来汇报查案情况的。
      一番行礼后,曹化淳道:“皇上,魏府私藏军械一事已经有眉目,是兵部的一个郎中和兵仗局的一个掌司私自篡改了数目,联手盗了出来,但中间具体是谁交给孙云鹤的,还没有查到。
      不过,这个郎中和掌司的籍贯是一样的,都是太原府的,还有之前在养心殿行刺皇上的两个太监是大同府的。
      客氏身边的心腹名义上是保定府的,但微臣在审讯过程中,发现他们讲的并不是官话,反而更接近山西的口音。”
      听到是太原府和大同府,朱由检微微眯起了眼睛,都是山西人。
      这么说的话,这些事估计跟晋商逃不开关系。
      朱由检想到后世恶名昭著的八大皇商,这批人干出点什么事都不奇怪。
      二十四衙门的宦官和宫女,拢共加起来估计有数万人,里面鱼龙混杂,不知道藏了多少探子。
      这个安全隐患,必须降低到最低风险。
      况且养这么多人也需要一笔巨大的支出,朱由检决定精简人数,道:“曹大伴,这个案子你接着查。
      顺便带人筛一遍在皇宫内的宦官和宫女,把有异常的全部清除出去。”
      曹化淳应声领命。
      想到宫内的探子,朱由检忽然意识到了获取精准情报的重要性。
      朱由检住在深宫里头,对于天下的具体情况了解得不深,需要一个称职优秀的情报机关,来源源不断地汇报有效的消息。
      这本来应该是锦衣卫做的活计。
      但赵守中的禀报,锦衣卫各地的千户所腐化得七七八八了,侦查情报的业务水平直线下降,已经远远落后于东厂了。
      东厂以前做得不错,但在魏忠贤的手上,重心放在了打压异己方

第四十六章 改组东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