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也知道这是她目前给出的最大承诺,两人都在未来打算着。
两人准备去供销社买点什么带上,好方便去拜访。
到了晚上,林清清坐在桌前一笔一划交待着最近发生的事,又说了自己处了对象准备过段时间带回家瞅瞅。
毕竟这个年代,大家看对眼就是请媒人上门直接商量婚期了,很是有她和周青山这样谈了好久的。
她很享受这个互相了解的过程,也愿意用心去了解对方。
写到最后还问候家里怎么样,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毕竟她离开都小半年了,大嫂有没有给添个侄子侄女的,想着热闹温馨的家心头暖暖的,就像不曾离开一样。
薄薄两张纸承载了太多,装进信封写上联系地址和姓名再贴上邮票放进邮筒就算完。去寄信的时候看见绿色大邮筒终于体会到鲁迅说的:“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街边的绿色邮筒,我总疑心那里慢一点。”
这种恨不得送信的人插着翅膀下一秒就算到收件人的手里的心情,可谓是感同身受了。眼前读书的时候读到这句话还没什么感觉,现在却深有体会了。
这个年代的邮票拐角都是写着数字代表几分几角,上面的图画基本上是毛主席人物图或者风景图,比起亲眼所见还是差了一点。
寄出去的信期盼家里收到赶紧回信,等待的时间比较煎熬。
隔天她就再去去村委会找沈支书问关于回城名额的事,毕竟大家都出来这么久都想拿到名额回去看看,每天来问的人络绎不绝的。
林清清一副笑盈盈的样子来询问,“沈支书,我想问问关于回城探假名额的事,需要哪方面的要求。”
说的话细声细语的,有南方女子的温柔细腻,和她的外表看起来一样柔柔弱弱的,但是性子又刚硬不屈,这种美在别人身上可能会显得不伦不类但是在她身上就糅合成不一样的气质。
沈支书也不藏着掖着,“上次问的学校事还没办妥,名额的话看工分和个人表现。”
说的话也是中规中矩的打着官腔滴水不漏,但是她还想了解的更细致一点,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自己谋得这个福利。
“沈支书咱也知道,您不方便说的太仔细怕对别人不公平,不如说下达不到名额的几点,这样我也好避开。”
一番旁敲侧击两人互相试探着,寻找着一个不越界的底线交谈着。
“首先工分每月不低于100工分,其次你这个在扫盲班当老师肯定也比别的人有优势些......”她一边听着一边点点头应和着,从中提取有利的条件,听到这个扫盲班老师心里想着,她可真的是谢谢了,没想到自己意外获得的这份殊荣成了一个助力因素。
“当然啦,还有作风端正的知青,每次都有五六个名额呢。”
她想着当初一卡车好些人以为都要分
第29章 回城探假名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