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割了一波院里的怨恨值。
王启洗漱了一下也就出门上班去了。
王启住的四合院离红星轧钢厂也不算远,走走路也就二三十分钟。
快上班了,路上都是赶着去上班的工人们,不过大部分都和王启一样是步行上班的。
偶尔骑过一辆自行车就显得十分的引人注目。
看着时不时路过的自行车,王启也有一些心痒。
六十年代自行车一般价钱大约在一百五六到两百出头一辆。
牌子也只有飞鸽,凤凰,永久这么几个牌子。
至于外国自行车,因为没有正规的进口贸易渠道,市场上根本见不到。
在这个工人一般只有二三十工资的情况下,解决一家老小温饱过后想买一辆自行车是很奢侈的一件事。
原著三大爷抠抠搜搜也舍不得买新的,到最后还是“攒”出来的一辆。
对于王启来说钱不是最大的问题,毕竟王启就一个人,没有一家老小要养活。
问题是光有钱还骑不上这些车,还得有具体型号的自行车票。
弄到这几款车票,则难上加难了。那时谁家有张车票就似小道消息一样在邻居间迅速传播。
王启在工厂也只是一个四级的钳工,工厂一年只有两张自行车票。
一般只会拿出一张奖励给工厂的生产劳模,怎么也轮不到我们王启同志。
院子里也只有一大爷因为是八级钳工才有一张自行车票。
想着想着,王启也到了工厂开始新的一天工作。
王启正拿锉刀对着工件挥汗时。
一车间的一大爷来来到了王启的三车间。
走到王启的工位旁对王启说:
“王启啊~你来院里也不少年了吧。”
“当初你年纪轻轻的家里横殃飞祸,你也算是我们院里这些邻居们的帮助下长大的。”
“现在我们有些人家里有困难,人啊~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
王启听着听着越来越不对味。
直接打断一大爷的话:
“等等,一大爷你这话啥意思?有事说事,我还要忙着上班呢,今天生产任务还没完成呢!”
自己还没说完就被王启直接打断。
一大爷有些不快,不过马上又一副苦口婆心的样貌对着王启说:
\"也没什么事,就是你看,我们院子里有些特殊家庭家庭困难,我们这些做邻居的是不是也要有一些行动,帮帮他们,远亲不如近邻,院子里应该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行。\"
看着一大爷易中海一副圣光笼罩的样子。
王启突然想到一个人,一个同样虚伪恶心的人。
金庸笔下的“君子剑”岳不群。
易中海也是这么一个伪君子,嘴上说着帮助感恩这些虚伪的话,真的行动却让别人来,到最后好名声全归自个。
“一大爷,你说的不会是贾东旭贾家吧?”
王启故意反问一大爷。
“恩!就是贾家,你看贾东旭现在瘫痪在床,就秦淮茹一个人在工厂上班一个月才二十五块,下面还有三个孩子,上面还有她婆婆贾张氏,一个人养家多不容易啊!
第5章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