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没参横、夜幕深垂。
秦淮河上却依然笙弦逐舫,莺歌荡漾,一艘艘雕梁画栋的船舫穿梭如织。
船舫上张灯结彩,那一盏盏玲珑剔透的花灯,光影流动,倒映在水波荡漾之间,把秦淮河水渲染得光怪陆离、色彩斑斓。
一条在高大画舫间往来穿梭的“七板子”上,一个脸上带着娇媚微笑的丰腴少女,半倚在斑驳的船栏上,对着岸上的主顾们,骚姿弄首、回眸顾盼、卖弄着不一样的风情。
秦淮河两岸,华灯璀璨,金粉楼台、鳞次栉比。
岸边如潮的人群中,既有身着锦缎、满脑肥肠的富商巨贾,又有自诩风雅、多愁善感的骚人墨客。自然都是为了去纸醉金迷的画舫中,喝杯“点花茶”、饮盅“登楼酒”、享受一番骨软筋酥的定制服务。
秦淮河自古就是醉生梦死、金粉荟萃之地。但秦淮河畔的胭脂之所,最初远没如今的繁华。
这以秦淮风月为主题的青楼娱乐圈,却是六代贫农、“淮右布衣”的朱元璋亲手打造出来的。
大明立国之初,国库空虚、财匮力绌。但数百万的大明虎贲急于北上,要和蒙元的余孽去做最后的决战,朝廷的财政入不敷出。
面对这个满目疮痍的烂摊子,就算已经采取了休养生息、鼓励农耕的政策,但时间太长,朱元璋等不及了。
想当年,洪武爷常年混迹于市井街巷,自然知道勾栏瓦肆、娱乐会所来钱最快,于是就想到了自己开青楼挣快钱的法子。
朱元璋便在金陵的秦淮河畔设立了国立的青楼,美之名曰“秦淮大院”。为了以示隆重,朱元璋还亲自为“秦淮大院”题写了一副脍炙人口的对联。
上联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
下联是:“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
大张旗鼓地鼓励天下豪商巨贾,到金陵的秦淮河一掷千金,以增加税收,充盈国库。
一时间,秦淮河上流光溢彩,游船画舫往来穿梭、桨声灯影昼夜不息。
豪商巨贾自然是纷至沓来,但同时许多朝堂官吏、勋贵豪族也如同苍蝇见脓血一般趋之若鹜。结果税收是增加了,但是各级官吏的贪污腐败也成倍地增加。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关停了“秦淮大院”。但各种民营俱乐部、私人会所却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从此,秦淮风月繁荣昌盛、蓬勃向上。
夜幕之下,一艘精巧的两层船舫,从灯火璀璨、脂粉浓烈之中向秦淮河的深处悄然飘去。
船舫周以雕栏、覆于垂暮。水房的两边,窗户紧闭,用帘卷遮盖的严严实实。船头悬挂着两支小小的羊角灯,显示此时的画舫之中有恩客两名。
船舫名曰“夜未归”,头牌是今年才崭露头角、名动京师的“顶流明星”莫愁姑娘。
莫愁姑娘桃李的年华,生的是千娇百媚、闭月羞花。诗词歌赋虽然没有过人的造诣,但吹拉弹唱却样样精通,让被侍奉过的恩客们食髓知味、流连忘返。
尤其是整个金陵风月之地都有传言,莫愁姑娘是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的后人。这就更让登徒子们追风逐浪、趋之若鹜,争着抢着去当“榜一大哥”。
想想当晚,在自己身下
第24章 佳风佳月[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