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87章 长城歌谣·防线的晚餐[1/2页]

震撼!丧尸横行百年丧乱史 莫盈勿暗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灾变元年
      十二月二十日
      马骁站在城墙上,厚实的防护服表面,落满了白雪。
      广播里播放着一首很老的歌谣,是关于长城的,他已经记不清自己是多少次听到这首歌了。
      早在北征鲜卑利亚时,东国就已经开始了长城防线的建设。
      长城,东国的象征之一。
      很早以前,为了抵御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的威胁和彼此的攻伐,各个诸侯国都开始修建这种长条形防御建筑。
      可人民后来慢慢发现,长城其实很难完全挡住北方的进攻,但到了朱家王朝,皇帝还是选择不惜白银和民力,在历朝的基础上,将长城修到了极限。
      究其原因,有两个。
      其一是在国家尚有威慑能力的前提下,修长城其实比打仗要更便宜一些。
      成化年间,一个余姓的军官计划在河套地区修建一条一千七百多里的长城。
      他给皇帝算了一笔账,要对抗该地区的游牧敌人,需要八万人组成的军队,这样的军队打一年仗,所需的粮草、武器、运力和军饷加在一起,是多少呢?
      答案是折合白银九百七十九万两,是国家各项财政收入的一半还多。
      而修长城呢?余军官上报的预算是:“役陕西运粮民五万,给食兴工,期两月事毕。”
      算下来折合白银不过二十两银子,相比之下成本高低立见。
      第二个原因是长城不仅具有军事作用,还有限制走私的功能。
      常言道:只要有利润,总有人没有底线。
      这些商人们唯利是图,只要游牧民族给钱,不管是什么东西都能走私出去,不断地给敌人输血。
      可有了长城,就可以限制这种行为,断绝草原上的部分补给。
      对于灾变时代的东国来说,长城也有着其巨大的战略意义。
      这个时代东国军队打仗的花费更大,以田中尉所在的旅为例,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将灾变前的施州县一年的GDP打光掉。
      在灾变时代里的海拉生态蔓延下,资源会越来越稀缺,国家不可能永远在外出击打仗,资源和国力都经不起无度的消耗。
      一条坚固的长城防线作为国防线的北方屏障,军队驻扎在防线里比出击作战的消耗要小很多。
      而且,有了长城的阻隔,丧尸无法从北到南对关内的百姓发起袭击。
      基于此项考虑,军队开始了对长城的修复和营造,各式火力点和现代棱堡在这道古老的城墙上迅速矗立了起来,成为一道现代的钢铁防线。
      鲜卑利亚防线、草原堡垒群和长城防线,这是东国国防部精心打造的立体动态防御系统。
      三条线的军队为了熟悉彼此的阵地,这段时间时不时小规模地互相轮换。
      没多久,所有的军队都熟悉了三条线的硬件和防线之间的地理环境,可以迅速在三条线之间穿插。
      这一片地区只有军队组成密密麻麻的“渔网”,没有任何平民,丧尸之乱的源头似乎被彻底截断了。
      “啊!好冷啊!团长,咱们今晚吃个火锅怎么样?”
      轮换到此的马骁因为此前在北高丽的战功,已是一名步兵班长,他很习惯长城地区的寒冷,但今天的冷过于超出极限了,他只感觉自己的手指关节都冻得发疼。
      “你站外面不冷才怪,走走走,去棱堡里坐坐,我之前申请了,里面有暖气。”
      “算了,我还是在城墙上烤火吧,我的兵都还在站岗。”
      田中尉搓着手,带着笑容走向马骁道:
      “哟,当班长了还有官威了?我邀请你去吹暖气都不去?”
      马骁烤着火,抬起头看了田中尉一眼道:
   

第387章 长城歌谣·防线的晚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