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以前天下还比较太平的时候,沈东凌只想着如何如何搞钱,让自己变得富裕。
      现在天下即将大乱,沈东凌的脑子里更是只有雄图大业。
      以至于他根本没想到的事情,甄夫人却早早地给他安排好了,直接将自己的几个女儿都送给了他。这还能拒绝?沈东凌又不是圣人。
      “好吧,既然如此,咱们今晚就不做其他的了。妹妹你不是喜欢兵法么,我来教你。”
      无奈的笑了一下,沈东凌招呼甄脱上前。
      “兵法?”甄脱一愣。
      怎么突然教起兵法来了?
      在甄脱迷糊的眼神中,沈东凌继续讲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
      时间过得飞快,如涓涓细流滑过指尖,转眼便不见了踪影。
      幽州正进入了一个爆发增长的时期,每天都有新的面貌。
      农业,在沮授、枣祗的大力组织推行下,屯田之事早早地步入了正轨,春耕更是已经结束。向来在不久的将来就能收获颇丰。
      教育,幽州学宫的正式建成,不仅带动着各地官学的建立,也吸引了大批大批的外地学子远来求学,其中自然不乏名士。
      像郑玄的诸多弟子,如国渊、公孙方、郗虑等都是史书留名之人。
      这些人可不是单独来的。三三两两结伴同行。
      像国渊带来的两人,就都是青州北海郡人。
      一个叫管宁,一个叫邴原。
      这两人可了不得。
      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人。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虚人。东汉末年名士、大臣。
      邴原家贫、早孤。初为北海相孔融所举。曹操为司空时,任邴原为东阁祭酒。
      建安十五年,邴原担任丞相征事,后又代凉茂为五官将长史,闭门自守,非公事不出。随曹操征吴,于途中去世。
      管宁,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人。名士管仲之后,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
      在原来的历史上,董卓进京之后,天下大乱,管宁、邴原、王烈等人就去辽东投奔了公孙度。
      而此时,辽东被沈东凌执掌,公孙度却还名声不显。
      在国渊的劝说下,管宁、邴原便随着他一起来到了幽州。一是为了拜见老师郑玄,而是为了见识见识名动九洲的幽州学宫。
      沈东凌很高兴,他们的到来证明了学宫的吸引力,也证明了自己的投资没有错。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赶来幽州,为自己所用。
      尽管管宁、邴原性情淡泊,不愿为官,但不妨碍自己将他们安

第八十章 草原坊市[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