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些日子,正在大家都觉得是不是这日子就这么过下去了。
在中秋月圆之日,新帝又开始作天作地了,至少他要做的这个事情在一般人眼里还真是如此。
他要干嘛呢?
新帝连发几道圣旨,居然是要把自己两百年前的祖宗金文帝的棺椁从皇陵之中移出来。
这是个什么意思?
所有人都是一副懵逼的样子,自从新帝登基以来,朝臣们都快要忘记当初的三皇子是什么模样了。
新帝不再像做皇子的时候一样总是笑意盈盈,一张冷脸像腊月的冰一样瞧瞧上一眼都要冻成冰块。
没有人能够从皇帝晚年都不融化的冰块脸上猜出他的心思。
而且新帝总是出其不意的发出一些独断专行的旨意。
反正也没有人来反对,也不敢反对。
只是这会皇帝陛下你是又受什么刺激了吗?
怎么会想起折腾自己的祖宗呢?
当大臣们看清皇帝陛下发出的旨意,便明白他到底要做些什么了。
原来皇帝陛下是要为两百年前的妖妃华氏平反。
而且随后皇宫中发出的高民众书里面详细的描述了两百年前的那段公案。
原来大家以为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居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那个大家以为的情圣,爱美人不爱江山的金文帝原来是个好男风又不敢承认的懦夫,而华氏只是他与男宠的挡箭牌,而乌家皇室为了掩盖这段龌蹉的历史,就摸黑一个无辜的女人,让她背负这百年来的骂名。
这是够无耻!
只是,这么隐秘的事情,连皇室之中的老人们都没有什么人知道,皇帝陛下您又在怎么知道您知道的就是真相呢?
只是朝臣哪里敢去质疑皇帝陛下的旨意,只好在心里腹诽:您的拳头大您说了算。
而且都两百年了,这华氏被人利用的命运虽然够悲催的,那不也都是这么久远的事情了,又何必这么精精计较做什么呢?
不知道的还以为您跟着妖妃有什么牵扯呢?
而且最离谱的是,皇帝陛下居然还要为华氏建祠堂,并且要求落实到每一个县太爷的政令中。
政绩之一就是要求进祠堂的忏悔的老百姓越多,政绩评定就越好。
这是什么谜之操作?
这也真是夸张的吧?
两百年过去了,能记得妖妃的人还有多少,根本就没有多少人又闲情雅致搬出两百年的人和事来计较。
可是暴君给出的理由居然是,他作为金文帝的子孙都在位自己的祖宗忏悔,那你们是不是也要与君共勉,也要为你们的祖宗赎罪呢?
是不是不服?
不服暴君自然有相应的对策对付,不忏悔的就像我一样把你们的祖坟给撅了。
比起这个,大家觉得不就是去祠堂里磕头认个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而且皇帝陛下还要重修琼华宫,重现当年的盛景。
这这这……
实在是让众人无语了。
皇帝陛下那个可是有鬼的地方,虽然您为了妖妃做了这么多的努力,但毕竟妖妃的仇人可是您的祖宗,您就不怕这鬼根本就不跟人讲道理的,把您当成您祖宗,现身吓一吓您都是够呛的。
皇帝陛下这一串串的命令都让众人匪夷所思。
不知道为什么皇帝飞要跟两百年前的人和事较劲?
甚至都觉得皇帝陛下不会是见过妖妃的鬼魂或是画像,然后被迷住了吧?
毕竟这故事口耳相传下来,都说着妖妃的容貌那真是倾国倾城貌,若不是当年的金文帝性取向又问题,想必这妖妃的名头必定是要落实的。
只是大家都认为这简直就是乱猜一通而已,为了解释皇帝陛下奇怪的行为想出来的牵强的理由,没有任何人相信。
因为大金王朝的帝王都历来身负国运紫气,这可是妖魔鬼怪最为忌惮惧怕的正气了。
所以皇帝陛下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会这么奇怪呢?
不会是闲来无聊,看了金文帝和妖妃的小话本,然后臆想出这一出出的情节吧?
大家都觉得这新一届的朝臣实在是难做得很,皇帝说一不二,根本就不要意见,只需要绝对服从。
而皇帝陛下又是个喜怒无常的,一般人根本就猜不出来他到底想要什么。
于是大家只能乞求这间歇性狂躁症的皇帝陛下能够正常一丢丢就好了。
做臣子们的也就这么一点点卑微的愿望了。
不过大家也同样知道这皇帝陛下做下的决定就没有更改的
第511章痛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