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米国的参战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米国那庞大的海军舰队与倭国联合舰队合力封锁了整个帝国沿海。
      只有两艘航母和几十艘其他战舰的帝国海军面对各有上百艘各式战舰的两国海军开始有些力不从心。
      虽然第三艘\"天枢\"级航母已经投入生产,但到它下水的这几个月中,帝国海军将被迫只能在内海巡航。
      十二月十日,米国海军舰队抵达倭国本土后的不久,帝国第一舰队就在渤海上同倭米联合舰队发生了一次遭遇战。
      由于地方舰船过多,且防空火力网极其密集,\"天机\"号航母对敌方舰队的三次攻击都以失败告终。
      这一战帝国海军反倒在战机出击的力量真空期被击沉了两艘重巡洋舰和数条驱逐舰,而敌人不过被击沉了一艘倭国驱逐舰。
      此战之后,帝国在海上陷入劣势。
      秦牧深知米国那总动员后恐怖的造船能力,下饺子可不是开玩笑的。
      如果拖下去,以帝国相对于米国起步晚得很的造船业水平,这种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开战后不久,除了现役的兰利号航空母舰,米国国会也批准了海军部关于两艘新式的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的建造提案。
      恐怕这两艘航母会和帝国的第三艘\"天枢\"级航母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段下水服役。
      届时帝国航母三对四,其他舰船的数量恐怕只能顶得上敌人的一个零头。
      为了筹钱来加快海军的建设,秦牧又干起了老本行,贩卖军火。
      自从北伐战争开始后,秦牧的日曼国东亚细亚公司就没什么重要业务了,这次秦牧把费恩和康拉德召到帝都来,就是为了给他们安排新的任务。
      费恩被授予帝国驻欧罗巴贸易总公司的总经理负责去商谈和日曼国,奥匈邦联和他们的仆从国的军火贸易。
      这些盟友的装备还要比帝国落后十多年,帝国的制式武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军队战斗力。
      阿伊洛斯·希德拉和霍尔蒂·米克洛什都很乐于接受从帝国购买军火。
      秦牧也给了他们一个友情价,争取薄利多销。
      康拉德则被派到了南亚美利加洲,这里作为米国的后院,南亚美利加民众受米国欺压依旧。
      康拉德将去负责煽动南亚美利加人起来反对米国,利用帝国售卖给他们的海量军火组成南亚美利加同盟,将战火烧到米国本土。
      历史上的教训已经很深刻了,秦牧绝对不会让米国享受战火烧不到本土的福利,白白发战争财,坐收渔翁之利。
      这既是在米国的后院放了一把火,也是对其长久以来的所谓的门罗主义的打击。
      为了能够让武器装备顺利绕过倭国和米国的海上封锁,秦牧以一定的武器援助得到了天竺公社一定的军事通行权和驻港权,能够通过空运送达天竺,再从天竺装船出发送到南亚美利加。
      南亚美利加人得到帝国许以重利后就已经蠢蠢欲动了。
      再见到帝国实质性的武器装备支援之后,他们很快就团结了起来,以曾经的英雄玻利瓦尔的名字组建了南亚美利加同盟——玻利瓦尔同盟,并准备发起反抗米国压迫的战争。
   &

第137章 后院起火[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