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5章 剖析贾诩[1/2页]

游戏玩家闹三国 流浪的诗歌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很多人说贾诩不是一个忠义之人,为了自保可以不择手段。


      鼓动李傕(jue)、郭汜反攻长安,可以说贾诩是被逼着自保,不会损伤他在后人心中的形象。


      劝张绣投降曹操,却常常被人认为贾诩卖主求荣。


      张绣降而又叛,杀死了曹昂和典韦、曹安民,贾诩会不知道张绣投降曹操,结局肯定不会太好?


      曹操为了得到天下的人才,展现出自己博大的胸怀,可以暂时放下心中的仇恨。


      但杀子之仇,要一个人一辈子都放下,估计世界上没有几个人能做到。


      虽然最后张绣是病死还是被曹丕逼死,并没有定论。


      但历史不是为了失败者而写,既然流出曹丕逼死张绣的传闻。


      隐藏于黑暗中的历史真相,应该是传闻的可能性更大!


      问题就来了。


      曹昂之死,得益的人是曹丕。


      说曹丕冒着得罪曹操的风险,去逼死张绣,没有任何道理。


      面对曹植、曹彰的竞争,曹丕不断地揣摩曹操的心思,不敢有丝毫违抗曹操的意思。


      没有曹操的授意,或者摸透曹操的心思,曹丕敢逼死张绣?


      张绣当年并不是无路可走,贾诩完全可以劝张绣投靠刘表,虽然会交出兵权,但总不至于以后人死族灭吧?


      刘备却认为,张绣投降曹操,贾诩更大的可能是代人受过。


      贾诩只是一名谋士,他可以为张绣出谋划策,却没办法替他做决定。


      张绣作为割据一地的小军阀,尝试过权力的滋味,如何肯轻易放下手中的军权?


      到刘表的手下,张绣确实很难再有沙场立功的机会。


      曹操不一样,他敢于用人,也有足够容人的胸怀,在当时的汉末,又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如果不是赤壁之战的失利,根本不可能有最后的三国鼎立。


      张绣是一名武将。


      武将的心思往往很单纯。


      曹操说不会计较杀子之仇,张绣相信了。


      对贾诩来说,张绣并不是他的主公。


      就像原来的董卓、牛辅这些人也不是他的主公。


      贾诩称呼这些人都是称呼将军。


      很多人都误解了古人之间的从属关系。


      认为贾诩既然在张绣的身边做事,张绣自然是他的主公。


      那历史上的刘备,一生投奔过公孙瓒、曹操和袁绍,他们中间有谁说过刘备不忠的话语?


      没有认人为主,何来的忠诚和背叛之说?


      ......


      贾诩如何出现在牛辅的军中,历史上没有相关的记载。


      可是像贾诩那样有眼光的谋士,为了不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主动离开了雒阳。


      难道又会主动为牛辅效力?


      如果把董卓乱政,看作是关西士族联合起来,对关于东士族进行的绝地反击,那也能解释贾诩出现在牛辅军中的原因。


      不过,牛辅没有能力成为贾诩的主公。


      贾诩没有选择直接为董卓效力,应该是他谨慎小心的性格决定。


      牛辅的死,贾诩没有任何的伤心难过,被后人认为他冷酷无情。


      可是牛辅只是贾诩暂时利用的棋子,他为什么要伤心


      怂恿李傕、郭汜,贾诩是为了自保。


      投奔段煨、张济,贾诩同样是为了博得一线生机。


      能有着超凡眼光的贾诩,会选择张济和张绣做他的主公吗?


      这没有什么看得起看不起的问

第115章 剖析贾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