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二章 热搜是我家[1/2页]

相声凋零一首大实话山河震惊 夕水流金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林清风模仿经理这一口三河县口音说的极为地道,甚至让许多三河县的观众都觉得没他说的标准。
      这就是相声演员的能耐了。
      方言在相声里,是分类在学这一门里。
      先不说本身就要求要学个惟妙惟肖,而且相声还有倒口这一说。
      倒口就是说相声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不使用普通话,而是方言。
      常见的倒口。活有传统段子《绕口令》、《找堂会》、《拉洋片》等。
      这几个林清风都会。
      再一个,也是系统的帮助。
      让他在使用学这一门技巧的时候,格外的熟料。
      台上林清风已经介绍完了小店的环境,以及角落里推着个大笸箩摇汤圆的俩小伙计。
      这事儿还引发了一阵讨论。
      倒也不是别的。
      主要是南北方的差异。
      汤圆这东西,有两个名字,一个叫汤圆,也有叫元宵的。
      它在南北两边的生产方式还不一样。
      南边的是包出来的,所以能往里面加馅儿。
      什么黑芝麻馅儿、豆沙馅儿。
      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肉馅儿汤圆。
      北方的汤圆就是像这样摇出来的,都是实心的。
      当然了,就算是北方吃的摇出来的汤圆。
      现如今也多数是用机器摇的汤圆。
      在一些北方小镇的超市里,每到正月十来号,就会摆出一个机器,现场摇汤圆。
      都是现摇现卖,散装的,论斤称。
      这种用笸箩摇汤圆,多半只出现在了老一辈人的记忆当中了。
      台上林清风继续,模仿老人说话:
      “啊,你这白煤球是怎么卖的?”
      于谦吐槽:
      “白煤球?那叫元宵!”
      林清风便继续模仿三河县口音,这回声音年轻了一点:
      “伙计也说,‘那是元宵,大爷。”
      又改成老年语气:
      “哦,好,有点儿意思,来,过来。”
      “把我给叫过来了。‘这就是传说中的元宵,知道吗?”
      于谦也使倒口,学那小伙计的语气:
      “啊?连元宵也没见过?”
      活生生仿佛真被这没见识的爷俩给震撼了似的。
      但他没想到的是,还有更没见识的。
      林清风模仿老爷子:
      “这怎么卖这玩意儿?就这么吃啊?”
      于谦大惊失色:“生吃啊?!”
      林清风继续学老爷子:
      “给我来个醋碟?”
      于谦都乐了:“蘸醋吗那个?没这么吃的。”
      林清风就看着于谦乐:
      “掌柜的坐那儿乐,‘大爷您真开玩笑,您都会开车您没见过这个?我们自个儿弄的,馅儿也好,面也好,您来点儿尝尝?”
      “他爸爸就问,‘贵吗?”
      林清风继续学三河话:
      “您瞧,您吃几个也是您瞧得起我们。”
      于谦竖了个大拇指:“真会说话。”
      “先尝后买!”
      紧接着林清风便从三河话切换成老人家模式:
      “好!痛快!会说话!先尝后买,先尝他一笸箩的!”
      于谦道:“嚯,饭量可真不小!”
      观众已经乐得不行了。
      网上也有人忍不住发言:
      “笑死我了,这说的是真的还是假的啊?”
      “我已经开始紧急查百度于

第一百三十二章 热搜是我家[1/2页]